发布时间:2023-10-10 10:41:36 点击数: 次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dianping.html央广网北京1月22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等着、算着、盼着过春节的朋友们可能已经发现,本次辛丑牛年最后一天——年1月31日,是腊月二十九。也就是说,除夕不在“年三十”。“大年三十”去哪儿了?类似地,为何有些阴历年里没有立春,有时却有两个?为何冬至有时在12月21日,有时又在12月22日?大年三十“出走”不算“活久见”大年三十“出走”也许可以说是“月亮惹的祸”。历法上,阳历以太阳为参照,阴历以月亮为参照。我国传统农历是阴阳合历。年《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发布,首次将农历编算和颁行纳入标准范畴。农历编算依据太阳和月球的预报位置以及一定的日期编排规则,因此日月位置预报精度的差异和日期编排规则的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农历日期的编排结果。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阳介绍,在农历算法中,把月相的变化周期确定为一个月,平均大约为29.53天,农历的大、小月要平均29.53天,因此小月29天,大月30天,并将一年设成12个月或13个月。如果腊月正好是个小月,只有29天,这种时候就没有大年三十。实际上,腊月遇上小月的情况并不少见,大年三十“出走”并算不上什么“活久见”系列。比如,年、年、年、年就都没有大年三十。过了今年的1月31日,下一个没有大年三十的年份在年。不过,到时候的情况就“有点厉害”了,因为从年开始一直到年,将连续五年都没有大年三十。而除了“年三十”外,偶尔“出走”的还有立春。“两头春”的“阴错阳差”在阴历年里,有时会赶上一年里有两个“立春”,而有时却一个也没有。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张阳介绍,农历的月份以阴历根据月球运动来确定,而农历中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运动来确定。“立春在阳历中每年都有。阳历的一年或者说一个回归年的天数大概是.天,分成12个月。但是,阴历的一年可能是12个月也可能是13个月,天数最短时可能只有天,长时能有天。如果阴历一年只有天,这一年就有可能碰不到立春,如果阴历一年有天,超过了阳历一年的天数,就有可能把两个立春都包含在阴历的一年里面。”这或许就叫“阴错阳差”。简单来说,就是阴历和阳历并不是严丝合缝、一一对应所造成的。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只看阳历,它又为何有时在12月22日,有时又在12月21日?冬至的“满减”张阳表示,冬至严格地说是指某一个具体时刻。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不是一个整数,是.天。在这种情况下,下一次冬至的时刻应该是比上一次的冬至时刻过了.天,一年年累积。所以,其实本来冬至时刻的趋势是向12月23日的,但是由于在阳历历法中每隔4年有一个闰年多出一天,会导致冬至“提前”一天出现。监制:白中华记者:刘飞鹤佳编辑:杨扬马露丝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inrccard.com/jrly/14529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