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样能治好 https://m.39.net/pf/bdfyy/bdfzj/02:03央广网杭州2月5日消息(记者王海鹏通讯员常艳荣金于城王河章雪瑶)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农历小年。不过,在浙江,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有的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有的以除夕前一天为小年,而在浙南等一些地方则没有过小年的风俗。但是今年,为了照顾留浙过年外来务工人员的
风俗习惯,杭州、台州等多地纷纷选择在腊月二十三,以各种方式与外来务工人员一起热热闹闹过起了北方小年。搨镬糍品美食余杭味道温暖留杭人员心“镬糍”是杭州市余杭区农村一种用糯米做成的特色美食。每逢春节前后有客人到访时,主人必先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镬糍汤招待客人。这个小年夜,余杭区仁和街道双陈村村民邀请留杭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家里,大家一起搨镬糍、品美食,热热闹闹迎新春。“边上都弄上,是要体验一下的,这样才有感觉。”晚上六时许,来自重庆的黄华芬跟着村民郭金花学习制作镬糍。来杭20多年来,这是她首次接触搨镬糍。在“师傅”的指导下,黄华芬手铲并用,压着糯米绕着锅沿旋转。守在土灶旁的奶奶,把干燥的稻草打成草结,根据所需火候,往灶膛里或添或减。众人配合下,两三分钟后,一张薄如纸片,香脆可口的镬糍就出锅了。一碗香甜镬糍汤,让每位留杭人员都感觉到了浓浓的年味与暖意(央广网发通讯员金于城摄)看着“徒弟”学得有模有样,“师傅”郭金花开心地笑着说:“今年我们要多做一点,因为有几户外地人疫情期间不能回家过年,到时候也给他们送一点去,让他们尝尝我们家乡的味道,也感受一样我们这里的过年气氛和热情。”刚出锅的镬糍,稍稍冷却后,加糖冲泡,便成了一碗香喷喷的“镬糍汤”。来自山东枣庄的王景景,租住在村里已经三年多了,今年第一次留在双陈村和村民们一起过大年。“他们太热情了,感觉就像家人一样。知道我们不回家,亲人也不在身边,让我们到家里来一起过小年。我们那里都是包水饺,跟他们这里有点不一样,但过年的氛围是一样的,都挺开心,挺热闹的。”据了解,双陈村约有1.2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有三分之一选择就地过年。这段时间,村里为他们准备了荸荠、镬糍等特色年货,还邀请他们到家里来做客,一起唠家常、品年味。双陈村党委委员王美花对记者说,接下来他们还将通过房东和妇女力量,鼓励房东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为租户送去关爱和温暖,“希望这些留杭的人员能够在这里开开心心地过个年。”组团过小年道道家乡菜寄托新年祝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浙江三门核电有多名员工选择留在当地过年。腊月二十三,他们也选择了一起组团过小年,一起做一道地道家乡菜,让五湖四海的美味散发出幸福的味道。“爸妈,小年快乐!我和同事们一起过小年!”来自吉林的陶春阳正在和父母视频通话,这是他第一次没和父母一起过年,本来有点失落,可小年夜特殊的聚餐,让那点失落感立马消失了。陶春阳说:“同事之间的关系也都很好,比自己一个人在这边过年好很多。”陶春阳和父母视频通话,正忙着包水饺的同事们也通过网络一起给他们拜早年(央广网发通讯员章雪瑶摄)“我带来的特色菜——腊肠,我们家乡那边的意思是年年有肉吃,对未来寄托了一些好的祈福。”来自安徽的胡依婷向大家介绍着自己做的家乡菜。水饺、锅包肉、蒸腊肠、剁椒鲈鱼……各地特色菜肴摆满一桌,大家一起品尝,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inrccard.com/xgcs/145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