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过年,孩子的压岁钱啥时候给好除夕还是初一

发布时间:2025/4/27 12:51:43   点击数:
Hi~大家好,我是饭饭妈过年的时候,父母们都需要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但是大家可能会发现,有的父母会在大年三十的时候给,有的父母则会在大年初一的时候给。那么,过年给自家孩子的压岁钱到底应该什么时候给呢?过年,孩子的压岁钱到底啥时候给?除夕晚上还是初一早上?你弄清楚了吗?之前就听同事唠过这件事,说自己在大年三十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但是孩子爸却说需要到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给,两个人甚至还为此还争执了很久。确实,很多人可能会发现,有些地区的人会在大年三十晚上的时候就给孩子发压岁钱,但是有些人却会在拜年的时候再给孩子。有些人说这种不同是“地方习俗”不同导致的,也有人说其中一方给错了。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两者都没错,但是不同的时间给的压岁钱,其寓意是不同的。除夕给的压岁钱,其实是“压祟钱”,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压岁钱”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每到除夕夜的时候,就会有一只名叫“祟”的妖怪出来害人,并且还专门害孩子,只要它的脏手在孩子的头上一摸,孩子就会生病,从此变得痴傻呆愣。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很多家长都会在大年三十这天的晚上熬夜不睡,守着“祟”,不让它来伤害自己的孩子,而这其实也是“守岁”习俗的由来。不过,大晚上的,人有时候是真的很困,这不,有一户管姓人家中,父母就不小心睡着了,而“祟”趁机进了门,走向了正在床上熟睡的孩子。来到孩子面前之后,“祟”将它那只大白手伸了出来,慢慢地探向了孩子,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孩子枕边金光大作,“祟”被杀个措手不及,连滚带爬的跑掉了。巨大的动静惊醒了家中的父母,二人立马来到孩子床边,查看孩子的情况。结果发现,孩子仍旧熟睡着,似乎“祟”并没有伤害到孩子。之后,夫妻二人便查看孩子枕下的“金光”,却发现孩子枕下只有一个红纸包着的八枚铜钱,夫妻一想,这不正是晚上为了哄孩子睡觉,给孩子玩的吗?原来这样做就可以防止祟伤孩子。于是,红纸包裹铜钱可以驱祟的消息,就这样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人家开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给孩子包铜钱,用来驱祟。而这种方法也非常有用,祟再也不来伤害孩子了,而这个钱也就被叫做“压祟钱”,后逐渐演变成“压岁钱”,是用来帮助孩子驱除邪祟,保佑平安的。在大年三十给孩子压岁钱,其寓意就是护佑孩子平安健康,帮助孩子驱除邪祟疾病,让旧年的疾病厄运等不吉利的事情不会“跟随”孩子来到新年。给压岁钱的方法有两种:采用红纸包裹钱币,偷偷放置于孩子的枕下即可。于年夜饭之后,将装有钱币的红包交给孩子即可。这两种给法都来自于传统文化,因为在传说中,父母正是年夜饭之后,将压祟钱给了孩子,哄孩子玩。而孩子睡觉的时候,因为很喜欢这个压祟钱,就将它放置于自己枕下。初一给的压岁钱,是真正的“压岁钱”,属于节日祝福我们会发现,在初一之后给孩子压岁钱的时候,往往都是在拜年的时候,而拜年其实是一种“节日仪式”,象征着节日的到来。所以,这时候家长给孩子的压岁钱,并不单单是一种“护佑平安”的寓意了,而是蕴含着更多的积极寓意。比如新年快乐、学习成绩步步高、身体健康、吉祥如意等等,属于一种泛泛的节日祝福了。并且,初一及之后几天,压岁钱并不是只有长辈给晚辈的,也会有晚辈给长辈拜年、发压岁钱的,而这种压岁钱除了节日祝福之外,还有“压岁”之意,意为压下年岁,让老人更长寿、身体更健康,不会随岁月而苍老,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祝福。注意初一及以后给压岁钱的时候,一般使用节日红包封来装钱,比如压岁包、拜年包等。并且,如果是给亲戚家孩子红包,需要当着家长面给,因为亲戚之间的红包祝岁,还有礼尚往来的作用。另外,在给压岁钱的时候,无论是晚辈给长辈,还是长辈给晚辈,都应该在拜年之后给,以明确其寓意。压岁钱,无论是除夕给,还是初一给,都要注意这些问题一定要用新钱,因为压岁钱是在迎新年阶段进行的仪式,所以还带有“除旧迎新”的意味,如果使用旧钱的话是不吉利的。一定要注意金额的寓意,比如说我们要避讳一些可能导致误会的金额,像是“”这种,就是非常不适合出现的数额。压岁钱要用相对应的封包,包裹实体钱币,尽量不要进行手机转账,因为转账的方式失去了压岁钱原本的祝福寓意,成为了妥妥的经济产物。如果实在是没办法,见不着面,只能网络给压岁钱的话,也建议采用电子红包的方式,而不是转账。写在最后在现代社会,其实人们对于除夕给还是初一给,已经不是分得那么清了,因为无论什么时候给,都是对孩子的一种美好祝福,都是家长的一片心意。不过,如果家长知道这其中的区别,还是按照相应的仪式流程给比较好。因为这样更有仪式感,更能够让孩子体会到过年的氛围,看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你们那过年的时候是除夕给孩子压岁钱,还是初一给呢?(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望子成龙迎新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jrss/14549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