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节日礼仪 >> 为何未来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听天文专家
今天,一个与历法有关的新闻在网上热传:迎接龙年的除夕是年2月9日,这可是“近年来最后一个年三十”,因为从年起至年,未来连续5年的除夕都是“年二十九”。为何“年三十”时有时无?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天文馆网络科普部部长、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施韡。
据介绍,如今各个国家和民族采用的历法可分为三类——阳历、阴历、阴阳合历。阳历是以“回归年”即地球公转周期为参考标准的历法。当前使用范围最广的阳历当数公历,这部历法以公元纪年,平年天,闰年天,平均一年有.天(略大于“回归年”.天)。
阴历是以“朔望月”即月相变化周期为参考标准的历法。这类历法不考虑地球公转的因素,以一个“朔望月”为单位累加,一年有天或天。
阴阳合历是兼顾“回归年”和“朔望月”两个周期的历法。遵循前一个周期,是为了反映季节按时更替,并指导农业、牧业;遵循后一个周期,则是为了反映月球运动的节律,尤其与潮汐关联,对渔业、水务等有重要指导意义。
农历就是一部阴阳合历,但每月天数的设定方法大体与阴历相同,即根据月相变化周期确定的。月相中新月为“朔”,满月为“望”。所谓“朔”,是指月球恰好运行到与太阳黄经相等的时刻,此时,地球上的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一个“朔望月”平均有29.天,所以农历每个月的天数是30天或29天,30天俗称“大月”,29天称为“小月”。“大月”和“小月”的排布并非一大一小间隔排列,而是完全由月相决定。
农历编制规定,每个月的初一由“朔”出现的时间确定,这个原则叫作“定朔法”。
科普漫画:年三十去哪了
年大年初一这个“朔”发生在2月10日6时59分,而前一个“朔”发生在1月11日19时57分(农历十二月初一)。从1月11日到2月9日共30天,所以兔年的十二月有30天,迎接龙年的除夕是“年三十”。
再看龙年农历十二月初一的“朔”,发生在年12月31日6时27分。年1月28日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九,1月29日20时36分将发生“朔”,根据规则把当天定为农历正月初一。因此,龙年的十二月只有29天,迎接蛇年的除夕是“年二十九”。
从年至年,“年三十”将连续缺席5年。其中有没有规律呢?“朔望月长度不固定,农历一年长度不固定,所以‘年三十’和‘年二十九’的分布也没有特定规律可循。”施韡说。
他进一步解释:究其科学原因,是月球这颗卫星的体积与地球相比不算很小,因而在围绕地球公转时会不停摆动,好像地球和月球在跳着很复杂的华尔兹舞。“不妨想象一下极端的情况:如果朔发生在23时59分,农历当月的天数就会少一天;如果朔发生在0时01分,就会多一天。毫不夸张地说,相差一两分钟,就能决定除夕是‘年三十’还是‘年二十九’。”
栏目主编:黄海华
本文作者:俞陶然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