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羊山羊海的小众地方节日

发布时间:2024/12/8 12:16:33   点击数: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咱们中国地大物博。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每个民族,每个地区的人文习俗美食口味上,也各不相同。日常中除夕、元宵、端午、中秋这些节日,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咱们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地方特色节日,这些地方节日一直流传至今。今天小C就来跟大家讲一个美食节日——伏羊节。聪明的朋友听到“伏羊节”三个字,再对照当下的节气,应该猜到节日的大概内容了。“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而伏羊节就是咱们中华传统美食节日,每年传统农历初伏之日开始,至末伏结束,持续一个月。之所以有的朋友没有听说过,是因为伏羊节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北地区特有的一种饮食文化节,其它地区并不多见。而“伏天吃伏羊”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自古以来,淮海地区民间就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伏天食用羊肉的习俗,是一种质朴的养生理念,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在历史上有记载,彭祖时代(徐州古称彭城,篯铿因受封于彭城所以又名彭祖),徐州地区普遍有食羊之习俗,彭祖创造的“羊方藏鱼”(中国传统古典菜中被称为第一名菜),正是那个时代羊菜烹饪技艺的升华。据《汉书》记载,皇帝“伏日,诏赐从官肉”。当时的“官肉”即为“三牲”(牛、羊、猪)之首的羊肉,伏天皇帝与从臣们共享羊肉已是确信无疑了。《汉书》中亦有“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的记载。宋朝之前,宫廷宴席上大都以羊肉为主。从汉字构造看,“示羊”为“祥”、“羊大”为“美”、“鱼羊”为“鲜”、“食(介)羊”为“养”等,无一不隐喻着人们对羊肉菜肴的追求和对美食烹饪的感悟。从徐州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你可以看出古人对羊肉的热爱。几千年前,注重饮食和养生的彭祖便推崇羊肉;后有汉高祖刘邦喜吃羊肉,据《史记》中记载刘邦年轻时曾杀羊设酒宴客。另外徐州是汉代画像石出土最多的地区之一,在铜山县汉王镇出土的一块《庖厨图》上便画有庖厨用羊肉烹制食物的图景。在庖厨里,是待烤的羊肉串,还有悬挂的羊腿;从而可见当时徐州地区食羊风俗。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有许多画面,《庖厨图》、《烧烤图》、《宴饮图》,都有烧烤画面,非常逼真,那炉子,都与现代仿佛。古代人烧烤叫“炙”,在火上烤肉。有的是家人聚餐,有的是会客宴饮,有的是贵族拜谒,均有烧烤、羊肉串的画面。可以说明在汉代徐州地区,烧烤、羊肉串,已经是进入家庭、府第的比较时尚的生活方式。伏羊美食节期间,伏羊节举办地各大宾馆、饭店、羊肉馆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评。全羊宴、羊肉汤、烤全羊、烧全羊、羊肉串、羊肉火锅、地锅羊肉、清汤羊头、风味卤羊头、羊三宝、手抓羊肉、香酥羊排、精品羊杂、红烧羊腿、羊肉煎包、羊排等,各式各样的羊肉烹饪菜品,都将出现在伏羊节中。直至今日伏天吃伏羊的风俗已经从淮海地区向全国蔓延,上海、山东、安徽、江苏、辽宁、湖北、浙江等省市均在入伏期间举办伏羊节。徐州彭祖伏羊节更是被授予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萧县伏羊宴习俗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jrly/14543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