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网络述年80年代过大年,满满的幸福回

发布时间:2024/6/29 10:19:44   点击数:
国外治疗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9335633.html
<小时候在筠西老街长大,记忆中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饭店、娱乐场所,大街上都是小摊小贩。那时候的孩子们也没有那么品类繁多的零食、玩具,父母也不会经常买新衣服穿。

但那时候的过年,却带给我童年无限的期待和欢乐。

除夕前几天,家里会准备年货,那时候的年货很多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比如:冻米糖、炒花生、西瓜子,还有一些用普通话说不出名字的油炸食品(gagan、paoyuan),奶奶还会买来一些散装的白糖,大概9两用报纸包成三角形或锥形,春节期间用来走亲访友。

家里还会提前买好一些散装的小鞭炮,每送走一拨来拜年的客人就要放一次鞭炮,给孩子们玩是没有的,但也难不倒当初的我们。每次我们会从父亲买来的鞭炮里抽出几根,摸走妈妈烧火用的火柴,跑出去偷偷放。有时候,还会在燃放过的鞭炮里寻找幸存的爆竹,捡起来一点火,马上扔出去,一群孩子在一起哈哈大笑。大年三十那天,奶奶和母亲在厨房做好吃的饭菜,父亲便带着我们姐妹一起贴对联,那时候的对联品种真多啊,有对联,挂钱、门神、寓意吉祥的各种贴画,从大门到厨房到房间,贴得满满都是。挂钱门神

印象最深的就是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后来长大才知道,门神的来历:唐太宗李世民情绪当时很不好,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室外边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宫夜夜不宁。他很害怕,将此事告诉群臣。大将秦琼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如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李世民同意。当夜果然无事。自此以后,便让二将夜夜守卫。后来李世民念及他们彻夜辛苦,于是吩咐画师,绘二将军真容贴到门上。以画代人,倒也顶事,邪祟自息。民间沿袭,遂成为门神。民间旧俗逢除夕,将《秦琼敬德》贴在临街大门上,用以避邪驱灾,纳福迎祥,保佑合家平安。

忙完,桌子上已经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食,鱼是必不可少的,奶奶每次都会说,吃鱼,年年有余!在开席之前,必须先放鞭炮,家家户户的爆竹声此起彼伏,一家人入席,年夜饭就算是开始了。大人们喝酒,孩子们喝饮料,说一些祝福的话语。

吃完饭,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只需要向长辈行礼,说一句祝福的话,就可以拿到红包。记忆深处,那时候向爷爷奶奶辈拜年,是需要双膝跪下的,以示尊敬。

年夜饭一过,除夕就剩下最后一道重头戏:全家一起围坐电视机前看春晚了!那时候的习俗:在夜晚十一点左右,父亲会先放一挂鞭炮,这叫“封门”;全家一定要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才能睡下,这叫“守岁”;之后再点燃新年的第一声鞭炮,这叫“开财门”,预示着当年红红火火。

尤记得,每到12点前后,外面就开始“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震天的响声要持续很久很久,却挡不住我进入梦乡的步伐……(袁雍华)

新春拜年集锦

原标题:《80年代过大年,满满的幸福回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jrly/14537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