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415/6169151.html每到除夕,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喝分岁酒,卑幼拜尊长以“辞岁”,尊长则要赏给孩子们“压岁钱”,之后全家围炉团坐以“守岁”。这是中国传统家庭的除夕场景。孩子们从长辈手中接过压岁钱的那一幕,成为很多人长大后记忆里的重要片段。压岁钱,又被称为“压祟钱”“押岁钱”。作为一种有着两千年历史、流传广、寄寓多的习俗,压岁钱成为传统春节一项必不可少的仪式化内容。今儿个正好大年三十,小美跟你一起捋捋年“压岁钱”的发展简史。传说红纸包钱可镇“祟”浙江丽水有一则传说:古时候有个黑躯白爪的小妖叫“祟”,它每年除夕专门出来祸害那些聪明伶俐的孩子。被它摸过脑袋的孩子,先则久烧不退,继而疯癫呆傻。因此,吃过年夜饭,家家彻夜不眠,点灯“守祟”。处州府有一对以开酱坊为生的夫妻,老来得子,疼爱有加。到了年三十晚上,夫妻俩怕“祟”作怪,也照例“守祟”以保护孩子。在“守祟”的过程中,小孩子拿起了一张红纸与八枚铜钱,玩起了纸包铜钱的游戏。玩累了,随手就把包着铜钱的红纸包搁在枕边,然后睡去。半夜时分,“祟”果然来了。可“祟”刚要碰到小孩脑袋时,一道金光闪过,祟“吱呀”乱叫地跑了。红纸包钱可以镇“祟”的消息不胫而走。从此,乡邻纷纷效仿,渐成风习。由于“祟”“岁”同音,因此后世民间,“守祟”也称“守岁”,“压祟钱”又称“压岁钱”。西汉以钱压祟早在西汉初年,就已经有了以钱压祟的习俗。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前年)铸造的一种货币。它以重量为单位,外圆内方,因钱币上铸有秦篆“五铢”二字而得名。“铢”为古代重量单位,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约相当于粒黍或粒粟的重量。▲外圆内方的五铢钱(图/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传世的汉代五铢钱中,有一类钱币非常特殊:它上方有柄,下方有环,其上或铸有鱼、龟等吉祥图案,或铭有“除凶去央(殃)”“辟兵莫当”“日入千金”“长毋相忘”“宜子保孙”等字样。▲“除凶去央”“长毋相忘”钱币(图/网络)从这些钱币的图案与造型上看,显然不是商业流通之用,而应该是人们的佩饰之物,用以表达人们的避忌与企盼。由此看来,这些异形五铢钱只是借用了钱形,“压祟”却是其真正的目的。因为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不可名状的祸端皆可称为“祟”。以钱币压祟的习俗肇始于汉代,应该与汉代盛行的压胜巫术有关。所谓压胜(又称“厌yā胜”),是相信某些物什具有神秘力量,借助它可以压服邪祟的一种巫术形式。“厌胜”一词初见《汉书·王莽传》:“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其中的所谓“威斗”,就是压胜巫术所使用的“镇物”。压祟只是过程,祈福才是目的。把人们所有的美好企求都“押”在一个特定物什之上,这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惯常做法。从“压胜钱”到“压岁钱”由于“压胜”信仰的存续,“压胜钱”的习俗一直传承了下来。延至明清时期,更是盛极一时,其种类、名目也非前代可比:有祈福纳祥的“祝寿钱”“洗儿钱”“撒帐钱”;有禳灾度厄的“辟兵钱”“神咒钱”“八宝钱”;有祈子求嗣的“男钱”“女钱”“秘戏钱”;有游戏娱乐的“棋钱”“马钱”“灯谜钱”,等等。内容几乎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压胜钱”的鼎盛相关联,明代开始出现“压岁钱”的形式,到清代压岁习俗已十分流行,正如清人樊彬《燕都杂咏》所吟诵的那样:“油花纸窗换,扫舍又新年。户写宜春字,囊分压岁钱。”此时,压岁习俗显然已经固化为传统春节的一个特定内容。清代的“压岁钱”主要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在除夕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另一种则是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当面赏给孩子。清代还有一种“压岁钱”的变异形式——赏送荷包的习俗。对此,清代文献多有记述,如《燕京岁时记》:“每至元旦,凡内廷行走之王公大臣,以及御前侍卫等,均赏八宝荷包,悬于胸前。”为何是钱,而不是别的东西?压岁习俗的出现,除了受压胜巫术影响外,还与中国人的钱信仰有关。钱本是商品交换之物,但在中国古人的认知中,它却被附着了某种神秘的力量。如明代大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曾列“古文钱”治病的药方,并称“古文钱但得五百年之外者即可用,而唐高祖所铸开元通宝,得轻重大小之中,尤为古今所重”。清代难产的妇女相信,只要手握“周元通宝”即可顺利分娩。时人认为,“周元通宝”是周世宗用销毁的铜佛像铸造的钱币,其中蕴含着佛祖的神力,能驱疟逐鬼。钱的神秘力量以“压祟”与“祈福”最为集中。如传世的“辟邪钱”,有的正面书“斩妖伏邪”四字,背面铭有“敕令”二字;有的正面书“驱邪辟恶”四字,背面铸有宝剑、龟蛇等形象。在人们看来,金钱本是“能使鬼推磨”的万能之物,再铸有符咒般的语句与影像,定会产生更大的神力。而表达美好企盼的“祈福钱”,则多铭有“长命富贵”“长生保命”“金玉满堂”“嘉官进禄”“福寿延长”“龟鹤齐寿”“出入通泰”“合家清吉”“元亨利贞”等字样,无不体现了人们的美好寄寓。辟邪与祈福强调“关口”。年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时令“关口”之一。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平安度过这个“关口”而举行。如苏州人团年后,以糕点果品互相馈送,称为“压岁盘”;将橘子、荔枝诸果品置于枕边,称为“压岁果子”。“压岁”是为了平安度岁。再如,传统春节老人们忌说“穷”“少”“无”等字,害怕真的被言中。团团圆圆过新年压岁钱起于信仰,却又不止于信仰。作为传统春节的一个仪式化内容,它更多地表达了长辈对后辈的祝愿与希冀,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氛围的融洽与温馨。感谢你这一年的陪伴,祝你新年快乐,阖家团圆。新的一年,小美也会继续陪伴着你。本文内容选自刘汉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解析》封面图来自Unsplash网站往期推荐多民族语言和文字拜年语,你能听懂几个呢?美民·节俗
正贴“福”?倒贴“福”?老铁你怎么看美民·节庆
把“年”吃掉,四时就风调雨顺——苗年百度百科TA说民族领域首位特邀科普作者编辑丨孙晓芳本文已获作者授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jrly/1453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