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宋代的一首除夕词,写尽人生的悲与欢,

发布时间:2025/4/4 15:39:28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是除夕这样一个团圆的大日子。

多少流浪天涯的游子,在月华如水的夜晚,对着一盏孤灯,思念着远方的故乡。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今天要讲的这首除夕词是宋朝韩疁所写,语浅情深,写尽人生的悲与欢,入选《宋词三百首》。

《高阳台·除夜》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

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

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

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

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

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

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关于这首词的作者韩疁,史书中的记载很少,只知他是宋人,有六首词传世,《高阳台》便是其中的代表。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词的开头两句描写的是词人深夜守岁的情景。

“银签”,是指更漏中的标签,每过一刻钟,标签便铿然掉落。

词人频频听到银签掉落的声音,又重燃了红烛,一方面说明了此时夜已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词人独坐时间之长。

接着一句“年华衮衮惊心”,直抒胸臆,将词人面对年华流逝,却无可奈何的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最值得玩味的是“衮衮”二字。

从词意上来说,它与“滚滚”同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江水滔滔,永不停歇。

从词义方面来说,它是叠声词,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更是加强了语气,将词人那种“惊心”的情感强调得异常鲜明突出,给人以真切感。

“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既是描写除夕辞旧迎新的风俗,同时又进一步烘托了时光的飞逝。

“老来可惯通宵饮”,这一句反问在词中看似不起眼,实际大有作用。

前面我们说过,史书中关于韩疁的介绍不多,生卒年难以确认,而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和背景更是无从查证。

但是从这一句的“老来”二字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已上了年纪。

也正因如此,作者对于岁月流逝才会有那么惊心的感触。

“待不眠、还怕寒侵”,对于老年人来说,守岁自是难熬。

想要喝酒暖身,又怕不胜酒力;想要停杯不举,又怕寒气侵体。

短短几字,便写尽了老年人守岁的那种复杂而矛盾的心境。

那么最后词人作何选择呢?是饮?是停?是睡?是坐?

“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词人最后选择放下了酒杯,伴着梅花,度过这难熬的除夕夜。

原本是作者特意寻梅花相伴,却反过来说梅花“伴我”,这样的写法,李清照也曾用过,“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花”的出现本就增添了几许生机与色彩,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更是多了几分情趣,令人赏玩不尽。

再来看下半阕,画风陡转,词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换头三句描写的是邻家少女的盛装。

一样是通宵不眠,但少女们却神采奕奕地穿上了艳丽的春装,鬓发上插着簇新的首饰,一派新春气象。

“蜂腰”和“燕股”是指打造成蜂和燕的首饰,这两个意象也很有意思,不仅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更为少女们添了几分灵动。

可见词人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高手,不唯绘其图貌,更欲夺其神魄。

“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烂漫的春光图,婉转而形象地将大自然与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耐人寻味。

面对着这些美丽灵动的少女,以及撩人的春光,词人又有何感想呢?

“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转为抒情。

青春朱颜岂能常驻?不如趁着大好的春光,尽情享乐。

“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最后词人又宕开一笔,推出了一个残雪未消,春日迟迟的画面,以景作结,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空间。

整首词来看,上半阕是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慨叹,同时也流露出几分孤寂之情;

而下半阕则是从邻家女娃的角度展开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春氛围,表达了一种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豁达情怀。

正如清代况周颐在《蕙风词话》所言“语浅情深”,写尽了人生的悲与欢,令人玩味不尽。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jrhd/14548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