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传统的漳州除夕习俗,你都知道快来看看你

发布时间:2021-11-13 15:16:07   点击数:
亲们,今晚就是除夕之夜啦,开心有木有?大家准备好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了吗?首先在这里小编祝大家:财运、好运、福运都来到,健康、快乐、幸福都送到,新年快乐,福气多多,万事如意!除夕:“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传统的漳州除夕习俗,你都知道哪些?快来看看你是不是合格的漳州人!↓↓↓↓↓

漳州除夕之夜有“围炉”的习俗。

全家大小团圆吃年夜饭时,必须用一个新的红泥火炉,生着火炭,红红旺旺地放置于圆桌下,象征家庭幸福兴旺。

开宴时,炉前还置一红纸包,内包着银元两块,寓意新年发财。

除夕宴席上的佳肴,数字要吉祥,一般是十二样,而每道莱都要有好的涵义。如鱼象征生活富余,鸡寓意金银相挨(谐音),鸭是金银相叠(音塔),猪肝表示官运亨通,豆腐说会发家致富,韭菜是“韭菜春”,长久幸福。

即使是最普通的新鲜菠菜、芥菜、或“厚皮菜”,也叫做“长年菜”,不许切断,撕成一条条,烫熟了,囫囵吃,可长命百岁,也含有不忘本之意。还得有一盘蚶,只稍用开水烫一下,掰开半生熟地吃,蚶血越鲜红味越美。蚶壳象征金银,食后应郑重地放置于床下、门后,不得倒入垃圾堆,预兆明年发财,金银满屋。

除夕聚会,如有家人未归,也得空一位留待。家主人举筷每指点一盘菜,就念一句相应的吉祥话,全家人随之品尝。酒过三巡,即可随便吃了。宴席结束,主妇要盛一碗米饭放在厅中或厨房,插上一朵红纸花,俗称“春饭”,闽南话“春”与“剩”谐音,寓意年年有余。

还有“门蔗”习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各家各户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寓意从头甜到尾。当女子婚后第一次回娘家,父母在门后放甘蔗,祝福女儿女婿婚姻生活甜蜜幸福。

“吃鸡,富咧咧”。倒酒后,家主人唱“吃鸡,富咧咧”(闽南语富贵的谐音),大家即开始动筷子夹鸡肉吃。一般鸡头、鸡尾、鸡翅、鸡脚是不许动的,要保持整只鸡的形状,直到初九。

团圆饭后,全家人围坐一堂,品茗谈天,欢声笑语。大人们给小孩“过年钱”(红包),祝他们健康成长,也给老父母“压岁钱”,愿他们健康长寿。漳州人认为大年夜越迟睡父母亲越长寿,因此往往“守岁”至凌晨。子时一到,即放鞭炮,庆祝一岁更新,新春来临。

漳州有一民谚说:“放炮弹灯猴,再坏也拾扫帚头”。传说是“灯猴”作祟要陆沉,所以人们除夕夜家家要烧掉旧灯猴,以免成精,还放鞭炮助阵,静候扫帚精打胜仗,挽救大地。

又是一年除夕到,合家团聚都不少;烟花鞭炮酣畅闹,福禄寿喜来报道;玲珑玉饺欢声笑,祝福盛满如意勺;春节联欢最美妙,相约守岁心不老。恭祝除夕佳节快乐绵绵,幸福连连。

漳州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xgcs/14519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