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钦州的一处客家文化村落,遗落在大山深处鲜

发布时间:2021-8-1 11:07:18   点击数:

酷暑来时,人家房屋在群山中,池塘水,无不朗然入目,石彻台阶,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与周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难得。

这是一个巨大的古宅,在苍色狮山的脚下。宅后两片荔枝林,尖笔似的树点缀在村的周围。屋前两个大大的池塘,已成了青蛙们最好的隐居地方。

石鼓村简介

石鼓村位于钦州市钦北区青塘镇,距钦州市区约45公里,全村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古建筑群分老屋(多年)、五凤堂(多年)两处主要古建筑,共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前者为石柱石条为特色,后者为青砖绿瓦为特色,目前总人口约多人,全是杨氏家族,说客家话,俗称“客家人”。客家话,因容易学,容易听懂理解,当地周边村民也称之为“新明”,意为客家话新语系,容易明白。

石鼓村三面环山,只有南边是通往外面有道路,显然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可以说真是人杰地灵,从古至今出现了很多文武双全的人才,在近20多年来就有留美博士生、大学生多人。据村里老人介绍说村的宝地名为“金丝吊葫芦”。

石鼓村也是个长寿之村,第五代祖母享寿90多岁,历见五代荣获钦州县府授予《五世同堂》匾一幅。90岁以上高龄的有第六代十八祖母,第七代祖母,七祖公,第八代96岁的三祖母等人。现全村有80岁老人约20人之多。

全村不是逢节必过,石鼓村客家人过“春节”、全村特有的“年初四”、“元宵节”、“二月社”、“端午节”、六月“薪”、七月十四“鬼”。下半年的都不属于客人过的节日。如冬至,在当地就流行,新明佬不吃冬,吃冬发“麻疯”的顺口溜。也就验证了客家从不吃冬至的传统。

石鼓村。

石鼓村也《武术之村》,功夫表演。

石鼓村舞狮队参加比赛表演获第一名(年),之前已多次获奖。

奖状挂满屋。

老师傅武术表演。

狮子表演。

石鼓村名的来历

因村后一座狮子岭下有两块大石头每年三十晚(除夕)就会发锣鼓声,还有一双狮子对舞,一直至子时。在母狮子岭上还有叠石、汽车头石、仙人椅石,连片的石林仙境等大石头,那些石头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锣鼓两奇石至今还保存完好,在狮子岭山腰中由一块房子般大的母石盖在下面,就像母亲给儿子遮风接雨似的,现村民用石头敲打依然发出锣鼓般的声音呢!石鼓村因此而得名。

这里处处见到石头雕刻成的工具。

这些用石头雕刻成建筑,见证了石鼓村多年的历史,彰显了它当年的辉皇。

石鼓村客家人拥有自己的“长城“。

多年的客家人的正大门。

扫把木做的《拖栊》,主要用以防盗防匪。

这里雕龙画凤,高贵典雅。

砖雕。

看那些石柱子、石门头、石门坎、石挑手,还有石台阶,都是石头做的,石鼓村真是名副其实。古建筑的四个角建有四座炮楼,楼上有枪眼,扫把木做的拖栊,就像一座大碉堡,保护得严严实实。还有扫把木做成的横梁上雕画有凤凰笔等各种各样的画,真是雕梁画栋啊!

整块石雕刻成的石阶(非石块拼成),气度非凡。

石门坎(古代门坎高低也代表主人的身份高低)。

房屋的石柱,不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能拥有的。

石鼓村更是个长寿之村,第五代祖母享寿90多岁,历见五代荣获钦州县府授予《五世同堂》匾一幅。90岁以上高龄的有第六代十八祖母,第七代祖母,七祖公,第八代96岁的三祖母等人。现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约20多人。

青砖绿瓦的建筑风格。

石飞头,无处不彰显出主人身份的尊贵。

古代佣人专用的通道。

古代升粮上炕的滑轮(省时省力)。

别具一格的窗户(在内可开可关)。

屏峰。

四周均有可防守的炮楼(四周有枪眼)。

第11代后人的住宅,这里青砖经绿瓦。

青砖彻柱(高达5米)。

我们还不应忘记的曾经拥有的主人身份。

这里环境优美,拥有近年历史的荔枝树。

石鼓村会习“武”也会“舞“。村里不仅有自己的舞蹈队,还有自己的“专业主持人”,虽然很“村”,但很纯。

小小舞蹈家。

村一级的主持人。

老祖宗的智慧无与伦比,古村落最博大精深的是那雕刻艺术的应用。砖木结构是古建筑的灵魂,修旧是古建筑保值的手段。没去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不远,却别有韵味!

不过这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村落

常住人口正在减少

楼房也愈发破旧

这个外人很难找到的世外桃源

终会有一天也会消失

如何保护古村落?便是当下所要思考的问题。

客家文化客家文化的渊源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语言、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加上长期居住在丘陵地环境影响,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而客家人也被称为是"丘陵上的民族"。

而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

耕读传家是客家文化的特点。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客家人的祖先崇拜、重教观念、寻根意识、开拓精神、以及奇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三种文化特质的外化。

不同支系的客家人,在文化特征上也有所不同。客家人遍布中国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四川、台湾等省份,甚至远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分布广泛,影响深远。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xgcs/14515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