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节日食俗 >>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迎客松较早的留影
胡晓春1999年入伍,2006年退伍来到了黄山园林局,成了黄山景区的一名防火队员,2010年9月,他正式接过了守护迎客松的“接力棒”
20世纪70年代初,黄山天都峰失火,惊动了周恩来总理,他在百忙中过问此事当时汤口、三岔、寨西等处的民众千余人登山灭火,保住了迎客松
-迎客松大事记
“守护国宝迎客松看似简单,其实事务繁杂因为迎客松保护有着严格的体系,如监测体系,要求监测人24小时动态监测,正常情况下,每两小时一次近距离对树体、支撑架、拉纤等情况进行书面记录 ”胡晓春说,春节期间是雨雪冰冻频发时期,也是旅游高除夕阑人峰期,所以守松人根本不敢回家过年
“每天要24小时监测和巡控,还要认真做监测日记,遇到异常问题要立即上报,还要咨询有关专家,它的身后还有着特设的专家团队”,胡晓春说,他没见过哪个人会因为割了一棵树木的皮而受刑罚,但这样的事在迎客松身上发生过胡晓春介绍,据迎客松保护大事记记载:1981年11月,歙县一民工用撑杵砸捣迎客松树干3处,伤皮20平方厘米,被歙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同年12月,园林部门开始安排专人24小时看护迎客松至今
民工捣伤迎客松获刑
黄山迎客松虽已1300多岁,依然长势旺盛自1981年12月开始,黄山的管理者为这棵“国宝”松树设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岗位——“守松人&rdq09年天除夕uo;30年来,迎客松享受着19位守松人接力式的特级护理,第19任“守松人”就是胡晓春
采访当天,记者发现一本小册子,这是迎客松生长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胡晓春说:“现在我甚至对迎客松每个枝丫的长短都一清二楚 ”
大年初十,记者在黄山见到胡晓春时,他正准备回家和家人团聚,因为看护迎客松这一特殊任务,自接管迎客松以来,他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他的前18任看护者,也几乎都是这样
大年初一早上6点半,胡晓春像往常一样,对迎客松进行第一轮的监测,并详细记录各项数据“树干正常、树冠无异常……”这是他看护迎客松的第479天自2010年9月从第18任守护除夕浪漫者手中接过守护迎客松的接力棒后,1981年出生的他便日夜不离地守护着它
1979年,迎客松倒二枝再遭雪压,造成原扭裂伤口增大,为防止其折断,在对伤口进行防腐处理后,为倒二枝装上一根杉树木支撑杆(殷鸣、王素英)
最早为黄山松命名的,是清康熙年间的史学家程宏志他在最早的《黄山志》中首次为黄山松命名到了清咸丰九年(1859)三月初五日,歙人黄肇敏所写的《黄山纪游》中,在描写文殊院的景色中有:“又二石山曰狮曰象,狮石上刻有‘群峭摩天’四字石前一松曰迎客,院后一松曰送客,皆非旧时所传之迎送松也……”文中提到了迎客松
自号黄海散人的原太平县人陈少峰先生,于192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10除夕,由他编著的《黄山指南》一书中,有59张有关黄山风景点的黑白照片,而迎客松被排在第21位这可能是有史以来迎客松较早的留影
2008年迎客松挺过生死考验
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几十年罕见的冰冻天气,迎客松也迎来“生死考验”当时,胡晓春还不是“守松人”,景区上下为了保护迎客松做了大量努力 “当时我们是连天加夜从山下扛毛竹上山,给迎客松加固,奋战历时40天,迎客松终于安然渡过难关 ”
年年陪迎客松过除夕
胡晓春说,黄山松的松针短且密,遇到大雪天只能用抖雪或吹雪的方式清理上部积雪,如果用竹竿敲雪,来年春天,树冠上的松针不仅不再翠绿,而且会变黄即便是抖雪,为了不给迎客松的树干造除夕祝词成损伤,他们都用海绵包住抖雪器的顶部,轻轻抖落上面的积雪
医治白癜风郑州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