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节日食俗 >> 除夕的习俗,你漏了没原创
今天是除夕。除,去也,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所以,除夕的活动中心即“除旧布新,消灾祈福”。湖南之心、湘中腹地,大年三十的习俗你遵循了吗?
1、年夜饭
《荆楚岁时记》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吃年夜饭的习俗。从我记事起,除夕的这顿晚餐都是一家人围坐父母,桌上的菜凑成双数,蛋饺子和鱼是两道必不可少的菜。时至今日,父母年纪渐老,每每提及去饭店预定年夜饭,必定招致老人一场数落。一年天,只有这天仪式感爆棚。
2、祭祖
在老辈看来,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大事,只是随着社会的变迁,方式已经改变。除夕傍晚,会在祖宗排位或相片前点上香烛,摆上菜肴果盘,长者念唱,全家人肃立鞠躬,“慎终追远”。如今,父母在年夜饭前,还是会碗筷摆好后对着墙上的先人相片高喊一句:祖先享用啊!
3、贴春联、挂灯笼
春联在年俗中的地位颇高,往往从一户人家大门上的春联就可以看出主人的家境、文化、志趣、愿望,春联一般在年三十的上午张贴好。挂灯笼是近十几年才在南方流行。因为现在都是单元楼房,灯笼只挂在楼道口,每年挂灯笼变成了一次小型聚会。买灯笼的、搬梯子扶梯子的、拿线拿工具的,平时难得碰到一起的上下左右邻居聚首一起,其乐融融。
4、放爆竹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的钟声一敲响,第一件事情就是燃放鞭炮。除夕爆竹的习俗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祛除旧岁,迎接新年,喜庆热闹。如今家乡小城也下了“禁炮令”,也罢,为空气计,还是少放或不放吧。
5、守岁
传说守岁是为了防范一种专门在除夕出来祸害的叫“年”的独角兽,它最怕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便在除夕放爆竹、穿红衣、点灯笼、贴春联,彻夜不眠。于是有了守岁的习俗。当然,如今的守岁是一家老小围坐看春晚、抢红包。
6、讲吉祥话
许多地方称除夕为“吉祥夜”。大家要讲吉祥话、讲好话,不可以讲不敬之语,如果讲了晦气话,要倒霉一年。欢欢喜喜、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唯一主题。
7、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可是福字究竟是倒贴还是正贴,似乎没有找到正解。
8、不串门
团圆饭吃饭,一家人便围坐一起守岁。当然,也可以待在家里干别的事情,但是切忌串门。据说除夕之夜去串门,不仅串门和被串门的人一年难得安宁。
9、不能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东西的习俗。打碎东西,则意味着“破运”。万一小孩不小心打碎了器物,大人们则会以非常块的速度把碎片抱起来,口里念着:岁岁平安。所以,除夕还是谨慎行事,以求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彩头。
10、剃头洗澡洗衣服
理发可在除夕前几天施行,但是洗澡是除夕当天必不可少一项习俗,洗去污秽,也洗去霉运。为了万无一失,换洗下来的衣服必须洗好,不能留到来年。
11、倒垃圾
老辈人交代,大年初一是不可以倒垃圾的。初一倒垃圾,寓意把家里的“财喜”往外倾倒,所以除夕当天要把改倒的垃圾清理倒掉。
12、压岁钱
古时候的压岁钱要用红绳将百枚簇新的铜钱穿好,取“长命百岁”之意。后来的压岁钱都是红包,当然是取红红火火的好彩头。红包发展到今天,还催生了一个新的民族——低头族。
13、看春晚
闲话少叙,看春晚去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jrss/1452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