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节日食俗 >> 皇帝的新年一边吃素冻饺子,一边想新
文/山鬼(历史研习社社员)
三十儿晚上吃饺子,这大概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了,根据家中的贫富或者社会地位,饺子的馅料和制作方法也不同。在清代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富贵人家还有在饺子里放金银锞子或者玉石,以求“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但是与南北各地热闹的场景相比,此时紫禁城里的皇帝却在养心殿里冷冷清清,正襟危坐的等着一碗冻透了的素饺子。
素馅饺子
满洲习俗称饺子为:煮饽饽,每年元旦子时的时候,皇帝们也要照例进上一顿煮饽饽。按照我这样浅薄之人的想法,皇帝的饺子恨不能是龙虾鲍鱼馅儿的,里面最少也要塞上几颗夜明珠之类的东西,可事实上,皇帝吃的这些饺子,不但全素,而且还是凉透的。
养心殿
清代宫中祖训,皇帝除夕晚上的饺子必须要先供过神灵之后才能吃。很多去过故宫的朋友看到坤宁宫后面的大烟囱都会很纳闷,看起来这座代表皇后母仪天下的象征,更像是民间的灶房。而事实上清代宫中最重要的祭祀地点就是坤宁宫,这里是满族传统的萨满祭祀重地,平时供神需要杀猪煮肉,到了年三十还负责给皇帝和神佛们煮饺子吃。
按照满洲“多蓄猪,食其肉”的传统,再加上渔猎民族的生活习惯,肉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尤其是猪肉,就算是清帝逊位之后,每天仅是供奉坤宁宫的神灵,就需要两只猪,但是过年祭祀祖先和神佛这么重要的时候,为什么皇帝偏偏要吃素饺子呢?这就牵扯到坤宁宫西墙上挂的一个白布口袋了。
坤宁宫内的煮肉炉灶
据曾经陪伴溥仪读书的溥佳口述,这只口袋传说是为了纪念努尔哈赤和其先祖的。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当年被尼堪外兰所杀,他就是用这样一个大白布口袋把父亲和爷爷的尸骨背回来的,所以为了警示后代不忘祖先,就决定在祭祀神灵的地方悬挂这样一个口袋,同时也立下祖训,过年缅怀先人的时候,不可供奉肉食,所以皇帝这碗煮饽饽只能是素馅的,以示对先人的敬畏。
由于这饺子是在坤宁宫煮的,煮好之后还要先供奉神灵,然后才送给等候在养心殿的皇帝吃,经过一道道宦官的传递和试吃之后,在旧时北京的北风呼啸,雪片乱飚的寒冬里,皇帝望着这一碗六个的“急冻”素饺子,恐怕也没什么食欲。但这样的规矩到了清代后期就渐渐的废除了,由于同治、光绪、宣统年幼登基,这样的“速冻饺子”万一吃坏了龙体,那可是比远在极乐世界的祖宗不开心更要命的事。
虽然要在新旧交替之际吃这么一碗素饺子,但皇帝之前除夕晚上的那顿年夜饭可是实打实的奢华。根据清宫《节次照常膳底档》记载,乾隆二年的除夕年夜饭是在乾清宫举行的,乾隆独坐一张金龙大宴桌,上有群膳、冷膳、热膳一共四十品,另外还有其他的果品糕点,在陪的还有宫中的后妃,只不过都是分餐制,每人一桌,按照等级依次酌减陈设和菜品。而这份档案的名字“节次照常”,也表示了清宫这顿年夜饭惯例与传统,吃过这顿饭之后皇帝会和家人玩乐一会儿,然后小憩片刻,等待着半夜时分那碗“速冻饺子”和新年的开笔仪式。
《弘历岁朝行乐图》
在坤宁宫准备饺子的时候,皇帝也不能闲着,先是要在天香亭安放神佛牌位,继而拈香祭拜。等到饺子吃完后就要开始一年中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了——开笔。从雍正皇帝开始,皇帝们一般都会在养心殿内举行开笔仪式,早在皇帝开笔之前,养心殿的书案上就先要安放好盛满屠苏酒的“金瓯永固杯”(清代的国歌名字也叫作《巩金瓯》),然后在玉质的烛台上点燃蜡烛,摆好笔端刻有“万年青”,笔管刻有“万年枝”的御笔。
之后皇帝会满饮屠苏酒,然后将万年青的毛笔在吉祥炉上熏一下,先用朱砂墨在黄纸上写一些吉祥话,再用黑墨在红纸上写下过去这一年的政治和民生情况,以及祈求来年的政通人和的愿望,有点像如今各国领导人发表的新年贺词。
如雍正帝继位前期,有6年的元旦开笔他都祈求“一入新年……宫中清泰平安”“……宫中清吉和宁”。又比如雍正八年,皇帝得了一场大病,经过一场生死大劫后,在九年元旦开笔中他写下“新年节令……无灾无病,此吾之愿也”,期望的是自己身体健康。
在乾隆登基之后,有感于人才凋敝,所以乾隆二年至四年的元旦开笔中,乾隆每年的开笔贺词中都有“敷政宁人……贤才挺生”“贤才汇征,为邦家光”的字样。又例如在平定大小金川期间,乾隆的开笔贺词写道:“早平金川,奏凯班师,大吉。”这些新年寄语的不断变更,昭示着皇帝们的生活期盼,显示着王朝不断前进的轨迹,也预示着来年全国臣民努力的方向。通常在写完这些贺词之后,皇帝还要将新年的历书浏览一遍,以示他对来年情况的了解与掌握,乾隆皇帝为了祈求政通人和,甚至还会每年亲笔书写《心经》一册,祈求平安。
乾隆年间铸造的金瓯永固杯
但这个政治仪式到了乾隆二十七年以后,就逐渐变得松弛了,“宜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成为了乾隆在位后三十三年中的常例贺词,有记载嘉庆皇帝在位25年内的“新年贺词”全是照抄他父亲乾隆的,一字不改。
至于在后来的皇帝们,不但素饺子不吃,开笔也交给了大臣代劳,虽说国家兴亡与这小小的一碗素饺子和开笔仪式无关,但国家兴亡的气象,也还是能从天家生活的做派和风气中窥探到一点的,新年伊始的第一件事都无法坚持完成的人,又怎么能指望他有恒心有毅力去完成来年的各项事宜呢?
参考资料:
《中国风俗通史·清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年版
《养吉斋丛录》中华书局出版社年版
《满族文化史》辽宁民族出版社年版
《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文史资料出版社年版
《清代宫廷史》辽宁人民出版社年版
《从“元旦开笔”看清帝治世思想的变化》邹爱莲
---送福利---
赞赏
人赞赏
百癜疯百癜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