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节日食俗 >> 力生话年俗除夕的由来及传说
众所周知,除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大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那么除夕的来历是什么呢?除夕又有哪些传说呢?下面力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除夕的来历
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的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的传说关于除夕放爆竹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于是以后人们就用火药做成了红色的爆竹,开始在除夕燃放。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打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力生温馨提示守岁要因身体而议,尤其是老年人切莫贪晚,注重健康!
北京治白癜风好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