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读诗学词丨古诗中的新桃和旧符

发布时间:2023-2-11 8:17:48   点击数:
北京哪些白癜风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读古代诗词,学古代词语。今天,我们来聊聊“桃符”。

背了这么多年的“总把新桃换旧符”,一直以为新桃、旧符就是春联,结果仔细翻阅了资料才知道,不够严谨。那么新桃、旧符到底是不是就是春联的别称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新桃、旧符是什么。

新桃、旧符是什么?

新桃、旧符其实是“桃符”一词的拆分,都是指的桃符,王安石此处也是便于成诗的一种简用。

桃符这个东西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早先的桃符,称不上是“符”,勉强算是粗糙的木雕制品。一般就是经过简单加工的桃梗或者桃枝,插在大门旁或者埋入门下,达到驱邪的作用。

“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庄子》

到南北朝时期,桃符逐步发展演变,成了相对精致一些的桃木板,人们把可以消除灾祸的上古大神,诸如“神荼”、“郁垒”一类的姓名刻写在木板上,悬挂在大门的两侧,来增强驱邪避祸的功效。此时的桃木板,开始有了些符箓的样子。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后汉书·礼仪志》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纪传体史书,由于各个时期尺寸大小不一致,这里按照南朝的尺寸刻度来算,1寸=2.45厘米,桃符也就是长14.7厘米,宽7.35厘米的小木板,相当于现在一个普通屏的智能机大小。

桃符到了宋朝进入了兴盛时期,宋朝经济文化的大发展,使得桃符的形制变得更加的精美,内容也更加的丰富。人们不再是单纯的在桃木板上刻个名字,画个神像那么简单,开始添加许多神兽,书写春词,祝福语之类,极具观赏性。

“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写祝祷之语,岁旦更之。”——《岁时广记》(卷五)宋·陈元靓

看到这里,可以发现,桃符带出了许多东西的萌芽,比如门神、比如年画、比如楹联、比如春联等等,桃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指他们,但并不等同于他们。

春联一词的起源

那么“春联”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联对的形式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了,不过,并不指向特定的节日。宋代的春帖、春词一类,也多为春日纳福祈愿的添头,百姓还是以挂桃符为主。直到朱元璋在除夕传下圣旨:家家户户门上要贴春联。“春联”一词才算真正的出现。

“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幅。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簪云楼杂说》清·陈尚古

帝王官家的大力推行,使得春联开始盛行,制作相对复杂的桃符开始走衰,到了清朝,桃符基本已经与春联是一个意思了。

“春联者,即桃符也......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燕京岁时记》富察敦崇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答案,至少在王安石写就《元日》的这个时期,桃符并不等于春联。所以,同事直说“新桃”、“旧符”是春联,多少是不够严谨的。

但诗歌也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桃符确实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下,慢慢成了春联的代称,本意没有偏离,就无伤大雅。当然,如果孩子感兴趣,倒是可以扩充讲讲,留给孩子一个探索的空间,感受下华夏历史的浩瀚。

回过头来,我们说了半天桃符驱邪的功效,这桃木是如何具备这项特质的呢?

桃木为何能够驱邪

得益于很多古装鬼怪影视剧里,道士舞弄桃木剑与鬼怪斗法的演绎,我们对桃木可以驱邪并不陌生。而桃木驱邪特质的成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点:

最早被利用的果树之一从多方证据表明,桃树很大可能是发源于中国,并经由中国走向世界的。我国的桃树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种品种、变种多达个,瑞士植物学家德堪道尔在年所著的《植物地理学》一书中,明确表示了桃的原产地在中国,后又在其《农艺植物考源》(年著)再次说明:

“栽培确以中国为最古。中国之有桃树,其时代较希腊罗马与梵语民族之有桃树犹早在千年以上,且桃之变种几全产于中国。”

此后,我国学者在西藏和四川西南等地先后发现多种类型的光核桃野生种(光核桃就是桃的原生种),又进一步的证实了德堪道尔的推断。

桃树特别容易生长繁殖,桃花鲜艳,果肉丰实,一直深受华夏人民的喜爱,而通过河北藁城台西村曾经出土过距今约多年的栽培桃的桃核可以判断,桃在我国的栽培史应当远在年以前。同样的,桃树很早就承载着人们对爱情,对家族繁衍的美好期望,《诗经·桃夭》里就有“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这样的咏唱。

随处可见,寓意美好,深受喜爱,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等等,为桃木成为“仙木”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神话传说中大放异彩而真正赋予桃木驱邪去恶功效,并深入人心的,是大量神话传说故事的演绎和传播。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抄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论衡·订鬼篇》

这个传说故事里,大桃树绵延千里,镇压着鬼门,神荼、郁垒二神可以手拿桃枝惩鬼捉妖,展现了桃树的莫大威能,使得桃木驱邪的特质深入人心。

从桃枝到桃木板,从桃木板到桃符,从桃符到春联,简单的一棵桃树,经岁月变换,最终衍生出了绵延数千年的桃文化,这便是令我辈心生骄傲的华夏智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jrqy/14528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