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小时候的年味儿之1除夕

发布时间:2025/3/13 10:58:13   点击数:

小时候的年味儿之1·——除夕

作者/孟秋视野

小时候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经济是匮乏拮据的,但老家过年的风俗习惯和礼节,还是有很多讲究,也是很有趣和值得回味的。有钱没钱,过个欢喜年,这句话就是那个时候人们的愿望和心理写照。

除夕那天,家里约定成俗的分工很明确:父亲贴春联,母亲做年夜饭。可能从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习俗,那时,家里的女主人和女孩子,是不容许贴春联的。

村里有人家会在上午贴春联。但父亲是个坚持“老例儿”的人,每年春联一定是下午贴。

我不知道其中有啥讲究。

每年除夕吃过午饭,父亲就开始端着母亲打好的浆糊,哥哥打下手,开始贴春联,堂屋门,厨房门,卧室门,床头,灶台上,树上,猪槽上,牛槽上,鸡笼上,架子车上,手扶拖拉机上,水缸上……几乎家里所有的物件儿都面面俱到,贴上红红火火的词句相应的对联和“杂场儿”。这样贴完春联,虽然还没到初一,但是过大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来了。随着村庄里远远近近,急不可待的年轻人提前放的鞭炮声,很有点王安石诗里的意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完春联,必须父亲亲力亲为地下一个过年的程序,就是去厨屋灶膛里,点燃一支香烟,剥开提前买来的鞭炮外边的红色包装,在堂屋门前地上一字型摊开,用烟火点燃。然后迅速走开几丈远,站定看着鞭炮噼里啪啦的燃放,红色的炮纸碎屑飞扬一地,红红火火的,瞬间过年的氛围就铺满了院子,与满园子红色的对联相映成趣,更增添一份喜庆。

如果遇上下雨天,鞭炮就只能绑在一根竹竿或树棍上,或挂到门前的树上。

我们一群孩子,则远远地捂着耳朵,看着鞭炮燃放完,纷纷跑过去抢拾“瞎炮”。更多的时候,左邻右舍的男孩子们,也会听到炮声急奔过来,争先恐后参与抢瞎炮的游戏里。男孩子们把除夕谁抢的瞎炮多,当成“战利品”炫耀。

几个男孩子围在一起,剥开瞎炮外面红色的炮纸,摊放在一个石头上,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黑灰色的炮灰就“哧溜”一下,燃起一溜烟。那“哧溜”的一声,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

有时,“瞎炮”只是做炮时没绑紧掉落下来,还会有一截炮捻,那是男孩子们最得意和自豪的,因为可以再次点燃,“砰”的一声响,带给他们过瘾的欢笑声。

其实点燃炮走开的父亲,和每家男主人一样,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jrnr/14547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