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传统节日除夕和拜年传说及来历

发布时间:2018-4-8 0:08:35   点击数:

正文

※“除夕”和“拜年”传说及来历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这天,人们举行年祭祖、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挂灯笼、燃爆竹、守夜等各种各样的年俗活动。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一家团聚、吃喝玩乐的年夜饭了,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过年这叫一个热闹喜庆,不过除夕和年的来历你却不一定知道,下面我们为您一一道来。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贴门神的来源

据说泾河龙王犯天条被判死刑,请唐太宗帮他拖延行刑的魏征,太宗应允。可是魏徵在梦中斩了龙王。于是龙王的冤魂常来索命,让太宗不安。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位将军为太宗守门,冤魂便不再来。于是太宗就把二位将军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平安无事。

其实关于门神的信仰由来已久,早在《山海经》里就有所记载。而且门神的种类也不止是一种哦。

※春联的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而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年写出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孟昶所作的史上第一幅春联内容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而现在,好的春联有千千万万副。

※压岁钱的起源

传说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去摸孩子的头,把孩子变成傻子。有一户人家年三十夜晚陪孩子守夜拿铜钱同孩子玩。半夜里铜钱金光闪光,吓跑了“祟”。于是便有了压岁(祟)钱。

※庙会的起源

庙会是中国特有的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赚他们的钱,渐渐地又成为定期的活动。

自古以来,逢农历新年,老百姓为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事业兴旺、家人康健,民间总是流行新春祈福的传统。无论是富贵腾达的达官贵人,还是专注于小日子的市井小民,这样的习俗源远流长。

网络转载

=============

明白六大定律,看破祸福天机

一、因果定律修行真正的进步,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越来越遵循因果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文章详情请查看左下方的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jrnr/14475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