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节日礼仪 >> 2020年春六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
三、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4分)
1.爷爷圈(quānjuàn)了十亩草地作为牧场,准备用来圈(quānjuàn)养牛群。
2.如今的塞(sàisè)外并不闭塞(sàisè)。
3.妈妈一再提(tídī)醒我,一个人在家,要小心谨慎,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提(tídī)防坏人进家。
4.我国民间有许多传(chuánzhuàn)说,其中《白蛇传(chuánzhuàn)》就是其中之一。
四、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油腻(nì)筷子(kuài)B.搅和(huo)吞咽(yàn)
C.锅铲(chǎn)唾沫(tuò)D.焖饭(mēn)汤匙(sh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明媚拔弄草丛
B.画报念叨停顿
C.惊惶微风何曾
D.亲吻依侵挽回
3.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对应的一项是()。
A.形容满脸的怒气。(怒气冲冲)
B.形容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一拥而入)
C.缩小机构,精简人员。(精兵简政)
D.死的有意义,有价值。(重于泰山)
4.下列古文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下列节日按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中秋节
B.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
C.除夕元宵节清明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D.除夕春节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中秋节
6.选择下列各段话描写手法。
A.动作描写B.心理描写C.语言描写D.外貌描写
(1)那是一只大黑猫,脖子下面有个白斑点。他的皮毛平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的爪子收缩着,灰白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样子十分温柔。()
(2)他一看见男孩就叫了起来:“叽叽,叽叽,快看放鹅娃尼尔斯!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蒙尔耶松!”()
(3)“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4)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五、填空题。(30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6分)
消逝()荒凉()惊惶()
觉察()确乎()空虚()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4分)
严峻严格严厉严肃
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非常()。期末复习时,他()地对我们说:“这次期末考试是对大家的一次()的考验,希望大家能慎重对待。同时,我也要对那些浪费时间、不努力学习的同学提出()的批评!”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本文按_________________顺序介绍老北京春节的风俗。(2分)
(2)《长歌行》中珍惜时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积累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匆匆》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他写过的同一体裁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为人民服务》一课作者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按要求写句子。(4分)
(1)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仿写句子,描写“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回顾下面的文章的结尾,你有什么发现?(3分)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理解。(15分)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划线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说说除夕夜吃饺子蕴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展示。(25分)
亲爱的同学,相信你一定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你或许读过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哪一本给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写一个故事梗概,注意做到故事完整、脉络清楚、语言精练,表达连贯。
参考答案
一、略。
二、熬粥细腻咽下恐惧书籍炊烟鼎盛标志批评原谅
三、1.quān√juàn√2.sài√sè√3.tí√dī√
4.chuán√zhuàn√
四、1.D2.A3.D4.A5.B
6(1)D(2)C(3)B(4)A
五、1.消失冷清惊慌发觉的确空乏
2.严格严肃严峻严厉
3.(1)老舍时间(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答案不唯一)
(3)散文朱自清。匆匆时间流逝的踪迹《春》、《背影》(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批评;克服困难,团结起来。
4.(1)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都很熟悉。
(2)喜欢:姐姐非常喜欢那本书,恨不能把那本书都装进自己的肚子里去。
5.我的发现:《那个星期天》随着故事叙述的收束自然结尾,在景物的描述中流露出生活不易,时光易逝的感慨。
六、1.饺子逻辑顺序2.粉角、角子、馄饨、饼饵。3.列数字饺子流传时间长、地域广,且在唐代就有饺子和混沌两个品种4.“至少”不能去掉,它说明最晚在唐朝就出现了饺子,表示饺子出现的时间,去掉后表意不准确。
5.除夕吃饺子蕴含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也表示新旧更迭,幸福团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