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节日礼仪 >> 给这些植物取名的人,是属鸡的吗
游客朋友们,新春快乐!
除夕的鞭炮声,为我们拉开农历鸡年的序幕,也奏响了一年一度的中华新年交响曲——春节。
作为全(ren)球(kou)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最地道的庆祝方式就是家人团聚、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近年来劳动人民还发明了一项娱乐活动:边看春晚,边网(tu)评(cao),边猛击手机抢红包。
的确,这几天你和家人,聊得可欢、玩得可嗨、吃得可爽?是否一同来仙湖植物园祈福迎春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不知不觉,热闹又温馨的春节长假已经步入尾声。
小编知道,今天有许多人告别亲人、再次踏上寻梦之旅了,明天将有许多人重返工作岗位继续奋斗。
隔着冰冷的屏幕,我也能感受到你那炽烈的离乡依依之情。为了缓解大伙的“节后上班忧郁症”,我特地带领“植物界的一只鸡”,来给你拜个晚年!祝你鸡年吉祥!
这只“鸡”非同一般,是由十几种植物的某个特殊部位组成,全身上下不仅体现出取名者的想象力,更被寄托了劳动人民对鸡的热爱。
首先,让我们来大致了解下,一只鸡是怎么构成的?
现在,我们大开脑洞,尽情想象以下植物——
鸡头莲
睡莲科芡属
学名:Euryaleferox
中文别名:芡实、鸡头米、刺莲
亲姐妹:现存芡属仅剩本种
生活习性: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
常见指数:★★★★★
山寨程度:★★★★
祖籍:亚洲东部,自印度,穿过中国,直到韩国和日本,抵达俄罗斯东部地区。
足迹:池塘、湖泊、沼泽等湿地
模仿绝技:叶片表面凹凸不平,远观像鸡头……皮。
花边趣闻:种子富含淀粉,可食用。中国栽培鸡头莲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最初“勾芡”用的“芡粉”便来自研磨成粉的芡之种子。
鸡冠花
苋科青葙属
学名:Celosiacristata
中文别名:鸡公花
亲姐妹:大约60种,如青葙
生活习性:一年生草本
常见指数:★★★★★
山寨程度:★★★★★
祖籍:印度
足迹:世界各地园林
模仿绝技:无数朵无柄小花密集长在茎干顶部,形成穗状花序。花序轴不仅向上生长,还横向发展,变得扁平、肉质而扭曲,好像鸡头上耸立的肉冠。
花边趣闻:拉丁属名Celosia指红色花序状如火焰。除了具有奇特的观赏价值,鸡冠花的叶和花还可作为蔬菜;印度、西非和南美洲的百姓常把此货当成农作物种植。
鸡眼藤
茜草科巴戟天属
学名:Morindaparvifolia
中文别名:百眼藤、小叶羊角藤、细叶巴戟天
亲姐妹:80~种,如海滨木巴戟、羊角藤
生活习性:攀援、缠绕或平卧藤本
常见指数:★★
山寨程度:★★★★★
祖籍:中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江西、台湾和菲律宾、越南
足迹:生于平原路旁、沟边等灌丛中或平卧于裸地上;丘陵地的灌丛中或疏林下亦常见,但通常不分布至山地林内。
模仿绝技:头状花序凋谢后,发育成聚花果,乍一看,是挺像鸡眼,而且是几个“鸡眼”聚成一串,几串“鸡眼”聚成一簇,令密集恐惧症患者望而生畏。
花边趣闻:拉丁属名Morinda表示模式种的聚花果形似桑葚,且产自印度。
鸡嘴簕
豆科云实属
学名:Caesalpiniasinensis
中文别名:中国云实
亲姐妹:约9种,如金凤花
生活习性:攀援藤本
常见指数:★
山寨程度:★★★
祖籍:中国的广东、广西、贵州、湖北、云南和老挝,缅甸,越南
足迹:~米森林、灌木丛
模仿绝技:也许说果实像鸡“头”更合适些
花边趣闻:云实属曾经是个“大姓”,包含约种植物。但经过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该属已被拆分成好几个小属,如今的云实属仅有大约9个成员,分布于热带美洲。其中最著名和靓丽的园艺明星,当属金凤花。
▲金凤花Caesalpiniapulcherrima
鸡脖子果
桑科波罗蜜属
学名:Artocarpustonkinensis
中文别名:胭脂、东京波罗蜜
亲姐妹:约50种,如波罗蜜
生活习性:常绿大乔木
常见指数:★
山寨程度:★
祖籍:中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云南南部和柬埔寨、越南
足迹:米以下阳坡
模仿绝技:花雌雄同株,无数朵单性小花聚集成雌雄花序,雌花序受精后发育成聚花果,聚花果的形状变化多端,你觉得像鸡脖就像吧……
花边趣闻:作为波罗蜜属的一员,鸡脖子果首先给人的印象应该是甜甜的、酸酸的黄色果肉,如同它的明星姐妹“波罗蜜”一样。不过鸡脖子果未被商业化开发,野生口感应该不如波罗蜜。它们所在桑家族不仅盛产热带水果,也创造出不少特立独行的奇葩。如波罗蜜属的小花会把果实的前身(子房)深埋于肉质的“花冠管”基部,基部又陷于肥厚的花序轴中,以至于雌花序发育成果序(聚花果)时,果实被包裹在肉质肥厚的“花冠管”和花序轴中,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波罗蜜”,我们所食用的果肉便是花冠管和花序轴。
鸡膀鳞毛蕨
鳞毛蕨科鳞毛蕨属
学名:Dryopteriscrassirhizoma
中文别名:粗茎鳞毛蕨
亲姐妹:约种
生活习性:草本,不开花、不结果、不产籽,大叶片羽状分裂,裂片背面生出一颗颗圆形的孢子囊群,排列整齐,不计其数,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脱离母体后能在合适的生境中发育成新植株。
常见指数:★★
山寨程度:★★★
祖籍:中国东北、华北和俄罗斯、朝鲜、日本
足迹:山地林下
模仿绝技:那片典型的大型蕨类羽状叶,仿若绿色的鸡翼……但除了本种外,还有很多蕨类植物也长着“鸡膀子”。
鸡腰果
漆树科腰果属
学名:Anacardiumoccidentale
中文别名:腰果、槚如树
亲姐妹:10种
生活习性:灌木或小乔木
常见指数:★★★★
山寨程度:★★★★★
祖籍:巴西东北部
足迹:广布全球热带地区。喜生于低海拔的干热环境。
模仿绝技:鸡腰,指鸡的肾脏。只要和腰果果子作比较,你就会明白,腰果何以又名“鸡腰果”。
花边趣闻:腰果的故乡虽然远在南美洲,但繁荣发展的地方却是越南、尼日利亚、印度和非洲的象牙海岸。腰果的英文名cashew源自葡萄牙语,直译便为“槚如树”。我们已习惯把腰果当成美味的坚果,可在产地,腰果更多是作为清爽消暑的“水果”出售的,因为腰果的果柄顶端,会肉质膨大,变成绚丽诱人的“苹果”。
鸡腿堇菜
堇菜科堇菜属
学名:Violaacuminata
中文别名:鸡腿菜、高茎堇、尖叶地丁
亲姐妹:约种,如紫花地丁、早开堇菜、三色堇
生活习性:多年生草本,有直立地上茎。
常见指数:★★
山寨程度:★★
祖籍: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
足迹:杂木林林下、林缘、灌丛、山坡草地或溪谷湿地等
模仿绝技:如果这种堇菜的叶像琵琶腿,那很多植物都能叫“鸡腿xx”了。
花边趣闻:堇菜属的花不仅长相奇特,繁殖谋略也独一无二。开放花的五枚雄蕊紧紧环绕中心的雌蕊生长,雌蕊上部稍膝曲,形成一种弹簧结构,当昆虫前来采蜜,深入花内吸取藏在花瓣距中的蜜时,就会挤压雌蕊上部,使得周围的雄蕊被撑开,进而散发花粉,沾到昆虫体上,待昆虫带着花粉访问另一朵堇菜花时,堇菜们便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异花传粉的心愿。
鸡爪槭
槭树科槭属
学名:Acerpalmatum
中文别名:鸡爪枫、红枫
亲姐妹:约种,如元宝槭、羽毛枫
生活习性:落叶小乔木
常见指数:★★★★★
山寨程度:★★★★
祖籍:东亚
足迹:作为著名的秋色叶树种,如今已遍布全球多数国家。
模仿绝技:问小朋友“这植物的叶像什么”时,总有人答“鸡爪”,说明“鸡爪槭”一名取得很贴切。美中不足的是,鸡才三个爪,而鸡爪槭有5~9个“爪”。
花边趣闻:温带地区的秋天,槭树之叶会变黄变红。众所周知,叶细胞含有可以反射绿光的叶绿素。但除此之外,还有能呈现黄色、红色、蓝色之类的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当秋季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增大时,叶绿素会大量降解,使得含量上升的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逐渐“浮出水面”,叶片因而披上了绿色之外的“秋色衣裳”。当然这一切得发生在叶落之前了。
鸡尾木
大戟科海漆属
学名:Excoecariavenenata
亲姐妹:约35种
生活习性:常绿小灌木
常见指数:★
山寨程度:☆
祖籍:广西西南部
足迹:为石灰岩地区特有植物
模仿绝技:不知命名人是对这种植物的哪个部位产生了联想……
花边趣闻:花单性同株,通常异序,无花瓣。茎、叶含挥发性物质,可引起部分人皮肤红肿、脱皮等。鲜叶捣烂外敷,可治牛皮癣,有良好疗效。
鸡羽藻
茨藻科茨藻属
学名:Najasminor
中文别名:小茨藻
亲姐妹:约40种,如大茨藻
生活习性:一年生沉水草本
常见指数:★★★★★
山寨程度:★★
祖籍:亚洲、非洲和欧洲
足迹:成小丛生于池塘、湖泊、水沟和稻田,下至数米深的水底,上至海拔米的高原水域。已入侵北美洲。
模仿绝技:那柔软、细长的茎干和分枝,构成小茨藻的身体,随水流摇曳,有点像羽毛。
花边趣闻:北美洲臭名昭著的水域入侵植物。其长势旺盛、密集,常大规模覆盖池塘、湖泊等水面,抑制本土水生植物生长,也阻碍捕鱼和行船活动。更狡猾的是,鸡羽藻纤弱易断,断茎可附着在船体、船桨、甲板等表面,“搭顺风车”前往别处,然后入泥生根,长成新的植株,从而实现扩占领土的野心。目前人们主要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对付这种狂妄的入侵植物,如放养草鱼吃掉鸡羽藻。由于鸡羽藻植株即使被扯得支离破碎,它仍会从残存的身体片段上长出新器官、形成新个体,可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所以机械性清除本种是很困难的。
鸡肉参
紫葳科,角蒿属
学名:Incarvilleamairei
中文别名:滇川角蒿
亲姐妹:约16种
生活习性:多年生草本,具块根,无茎,叶基生
常见指数:★★
山寨程度:☆
祖籍:青海、四川、西藏、云南和不丹、尼泊尔
足迹:海拔2~米的山坡、路边、草原、森林
模仿绝技:也许是根的味道像鸡肉,也许是做药材的形状似鸡肉?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搜索,如有水印则为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