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节日礼仪 >> 快来,给你讲一个除夕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怪兽叫“夕”。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就来到人间为非作歹,百姓们都非常恐慌。
人们赶忙求助于灶王爷。没想到,连灶王爷都拿夕没办法,无奈之下,灶王爷只得上天求助神农的帮助。
神农给灶王爷推荐了一个叫“年”的小娃儿。
年与夕大战几十回合,打得难解难分。关键时刻,年想起来神农给他的法器——会发光的大红绸。
于是年一边挥动手中的红绸,一边点响了鞭炮。夕畏惧火光,又怕爆竹声响,步步退缩。
后来,夕在火光之中消失了……夕走了,年来了,小村子重新恢复了节日的喜庆,百姓们都乐开了花。
夕被赶走了,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为了纪念“年”的功绩,就把正月初一叫“年”,过年的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夕”走了,还有一个叫“祟”的怪蜀黍,哦不,怪物也来凑热闹。传说它专在除夕夜跑来摸小孩儿的脑门儿,摸了脑门儿的小孩容易发烧说胡话。后来人们就用红纸包上钱压在孩子枕头下面,给孩子辟邪,祟见了这些红包就会吓跑。这钱就叫“压祟钱”。“祟”与“岁”同音,后来便改称“压岁钱”。给压岁钱是为了辟邪的。所以,红包拿来,你懂的。
听听马先生对儿时除夕的特别回忆
《压岁钱》
清代吴曼云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
商量爆竹饧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既然是过年,自然会想到年节的各种吃食,吃饭可是天下第一等好事。小到寻常百姓,大到王公贵族,家家户户都会早早摆上各式果品、点心,各种菜品等着围坐在一起吃个红火的团年饭。先来看看下面的这张宴桌。和你我家里的餐桌不同,上面有很多的孔洞,这些孔洞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清早期填漆戗金龙珠纹宴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早期填漆戗金龙珠纹宴桌(桌面)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文人非常愿意赋予动物人的德行,今年是农历丁酉鸡年,鸡被誉为“五德之禽”。鸡头上有冠,能文;足后有距,善武;有敌在前敢拼,有勇;有食相呼,不吃独食,怀仁;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守信。
年釉中彩全家福大吉瓶
观复博物馆藏
清代乾隆年间制作了很多有特点的好玩儿的瓷器,其中有一类是内设转轴,可以转动的转心瓶或转心笔筒。
清乾隆霁蓝描金粉彩双龙纹转心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流传最广的一种纪年方式。
清乾隆蓝地粉彩云鹤纹天干地支转心笔筒
观复博物馆藏
这是现藏观复博物馆的一只转心笔筒,也叫“甲子万年笔筒”,它最大的特征是上面的部分可以转动,六十年一个轮回,器物整转一圈。不知道在您的时光隧道中是否经历过一甲子的轮回。亦或是从今天开始,让一切安然归位,重新开始。
最后,当然要送上马先生的祝福啦!
号外!号外!《收藏马未都》春节特别节目的播出时间是17:50,大家别忘了和家人一起准时收看!祝大家除夕愉快。
清乾隆铜鎏金天鸡水呈
观复博物馆藏
赞赏
长按有什么土方治白癜风北京中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jrly/1447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