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节日礼仪 >> 没有人照顾它们几天内就会死光
晨报记者甘琼芳
每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止盗贼偷狗,魏阿姨都要雇人在“狗场”睡上一段时间
“我儿子、媳妇也老说我,不知道我这么折腾为的是啥我媳妇说我是‘狗第一,孙子第二’”魏阿姨一边干活,一边笑着说,“我自己想还真是这样的”她补充了一句有时候回去得晚,她就打个电话让家里其他人去接孙子
“我想有了这笔钱,就可以慢慢用来照顾这些流浪动物,它们就不会饿死、冻死”魏阿姨说
一看到生人靠近,铁门内的狗狗们争先恐后地叫了起来“它们就喜欢叫,从不咬人的”打开铁门,狗狗们一下子哄挤到魏阿姨身边抬起头让她摸摸,伸出前爪搭到她身上,各种“卖萌”
这样的日子,一干就除夕祝是十多年十几年里,她坚持每天都到“狗场”照料动物们,每年除夕和大年初一也没歇过一天在魏阿姨的记忆中,只有两天与动物们爽约
每天上午,魏阿姨骑着电动车到一家饭店,捞上满满一桶的剩余骨头汤下午,载着这桶近40斤的骨头汤,骑行一个多小时赶到高王村的“狗场”,把骨头汤倒进两个大电饭锅里煮开消毒,打扫院子里的卫生等骨头汤煮开后,将其和早上就煮好的米饭、玉米拌匀,喂一百多只流浪狗和流浪猫吃一顿饱餐晚上7点多才能忙完
“现在这里有100多只狗,10多只猫,有些是我捡来的,有些是别人送来的”魏阿姨说,流浪猫都关在屋内,狗狗多在院内自由活动“狗场”是当地一村民家的房子,今年是租房的第五个年头前几年,她一直在别处养着这群流浪动物
1月9日除夕菜谱16点多,66岁的魏阿姨站在马路旁等着记者她戴着眼镜,穿着格子围裙,身材瘦削,但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数量虽多,但魏阿姨记得每一只动物的故事性格温顺最喜欢粘人的“小小黄”是去年收养的,当时它和“爸爸”被主人遗弃,“小黄”去年去世后,“小小黄”对魏阿姨更加依赖,一看到她就喜欢站立起来趴到魏阿姨身上;一身黑毛的“初一”被送来时脖子上长了很大一个肿瘤,后来经过化疗后恢复了健康,为了庆祝,魏阿姨特地将它病好的日子作为名字
“后来实在太多了,就没起名字,但每一只我都记得,少了哪一只我都知道”魏阿姨说
“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米,已经没有一粒存米了,还欠了几袋米的钱没给”魏阿姨焦虑地说
魏阿姨的儿子甚至怀疑她“心理有问题”,几次1981年除夕说要带她去看心理医生说归说,看着魏阿姨这么操劳,儿子见劝说无效,还是给她找了个帮手
魏阿姨说,其实自己谈不上特别喜欢狗,只是看到流浪动物就会觉得很可怜,忍不住想收留十几年下来,收留的动物越来越多,相处的时间一久,更舍不得遗弃它们“没有人照顾它们几天内就会死光,我现在就担心以后我老了,干不动了,这些动物们怎么办”魏阿姨说
她清楚地记得自己收留第一只狗狗的情形2000年,她外出时偶然看到一只小白狗在包河里挣扎,“可能是主人不要了,但狗狗当时的样子很可怜”魏阿姨把小白狗带回了家,取名“乖乖”现在,“乖乖”还在“狗场”里生活,因为年岁太大行动迟缓,双眼也失明了
有个关注流浪动物的公益组织每年会送几袋大米到“狗场”,除夕祝奶奶一群热心人组成的流浪动物救助组织也会不时到“狗场”帮忙打扫卫生,带生病动物就医和捐钱捐物,但都不是定时的
魏阿姨名叫魏敏,今年66岁,之前做过老师和会计,有两个儿子,自己和二儿子住一起,有个3岁的孙子上幼儿园
魏阿姨最喜欢的狗是“小小黄”,它被主人遗弃后魏阿姨收养了它实习生记者卓旻摄
退休后的最初几年,魏阿姨还在给一家公司做会计,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还可以维持“狗场”的运转因为年龄越来越大,公司辞退了她现在她仅靠每个月不到2000元的退休金维持,举步维艰为了凑钱,她想过很多办法,例如退掉了购买的商业保险,想办法向社会热心人士求助
“狗第一、孙子第二”
热闹的“狗场”
18点多,到了狗狗们“开饭”的时间,魏阿姨拿起抹布,开除夕贺岁始清洗放在墙角的一桶不锈钢碗
去年12月12日,魏阿姨在网上发布了售房信息,准备卖掉自己在包河区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售价50多万“有很多人来看房,但有些人嫌是顶层,有些人觉得房子太旧了,最后都没谈好”魏阿姨说,儿子不赞成自己“卖房养狗”,但也没有过多阻止
除夕、大年初一也坚持喂狗
卖房是无奈之举
现在“狗场”的100多只流浪狗和流浪猫,每三天就会吃完一袋大米,每袋米85元,加上煤球、电费、水费和员工工资,魏阿姨算了一笔账,“狗场”每天的开销在150元以上
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com/cnph/m/1033.html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com/cnyp/m/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