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节日活动 >> 除夕酒话细说古人喝酒的高逼格理由
除夕之夜乃宜酒时节,家人聚于桌前小酌怡情,年味便出来了!事实上,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一年四季都是喝酒的好时节。清代郎廷极就在在《胜饮篇》中记载了30种喝酒的最佳时节。咱们不妨随之感受一番其中的雅趣——
颂椒
元旦饮椒柏酒、屠苏酒
▼
屠苏酒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人日
时在农历正月初七,与友人索饮
▼
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
灯宴
时在农历正月十三日为上等宴
十八日为落等宴
此数日间家家多有宴饮
▼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探春宴
春时,士女斗花以奇多者为胜
皆以千金市花植于庭间
设宴以饮
▼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后的“立春”与“雨水”二节气之间举行。此时万物复苏,达官贵人家的女子们相约做伴,由家人用马车载帐幕、餐具、酒器及食品等,到郊外游宴,一面行令品春,一面围绕“春”字进行猜谜、讲故事,作诗联句等娱乐活动,至日暮方归。
花期
时在农历二月十五
戏以酒酬花
▼
农历二月十二(也有认为是二月十五),俗称百花生日,又名百花潮、花朝节、踏青节、扑蝶会,相传是天上花神女夷的生日。在苏州传说百花生日当天若不去赏红,花树便会枯死。
踏青
寒食前后
踏青郊外籍草觞花
春游乐事
▼
寒食节源于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社日
旧时祭祀土神的传统节日
时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唐王驾《社日》诗中写道
“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美人归”
▼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宴幄
春游遇雨以油幕以覆之
尽饮而归
▼
访花
赏名贵花卉
常饮之
▼
庭花盛开
宴饮园庭花间
▼
修褉
三月第一个己日
出游临绿波、籍碧草、览芒物、听嘤呜
娱情觞咏之中
▼
传统风俗,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叫做“修禊(xì)”
听黄鹂声
春日携酒听乌鸦
▼
送春
怅望送春怀
▼
新绿
树浓绿、蝶舞樽前映嫩黄
▼
泛蒲
端午饮菖蒲酒
▼
菖蒲酒之所以珍贵,主要在于它采用了九节菖蒲这种名贵中药材。九节菖蒲生长在海拔米高的历山之巅,素有“无志者难以求取”之说。采集仅限于农历“小满”前后十天左右的时间内。时在农历五月五日,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
观音渡
端午观龙舟,水嬉之乐
携酒饮之
▼
避暑会
暑伏一林亭中酣饮
▼
竹筱饮
夏月暑饮竹林中
▼
喜雨
暑天毒热,一雨生凉、宜以酒贺
▼
巧夕
农历七月初七,女饮
▼
迎秋宴
夏末宴饮迎秋
▼
新涨
堤边观潮水,饮之乐
▼
中秋
团圆节设酌以饮
▼
登高
重阳不放杯
▼
红叶
月叶粲如花,流连觞似舟
▼
好月
不拘何时,醉向月中
▼
暖寒会
冬寒会友饮酒
▼
雪
饮酒赏雪,不分朝夜
▼
守岁
除夕宴饮迎新春
▼
三杯祝各位酒友
新春快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