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穿越古人没有手机还怎么好好过除夕

发布时间:2020-8-15 2:42:05   点击数:
让孩子笑的更自然和开心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ertongzhuanlan/23821.html

今年除夕夜大家准备怎么过呢?

小水知道全家一起看春晚是必不可少的啦。

还有抢红包,集五福,刷朋友圈,有人宁愿少吃几个饺子也要抱着手机抢那几分几毛钱。

ok

很不幸你穿越到了古代

变成了李白、杜甫、白居易?

nonono

只是手机,春晚离你而去了

而你还是你

哈~哈~哈~哈~~

没有手机

没有春晚的除夕夜

你打算怎么搞?

来这次小水给你科普下

祝你度过古人的除夕夜

吃年夜饭

对于古人来说,除夕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吃年夜饭了。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反正长夜漫漫,那就从掌灯时分入席,慢慢吃慢慢吃,有的人家可是会一直吃到深夜。

闲聊唠嗑

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古人坐一块一般会唠些什么?不好说。不过据有限可考历史,小编勉强分为两类:

比较正式的叫“讲古”,由长辈给晚辈讲些老故事、老规矩,以及各类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正所谓“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据说除夕之夜,青年孔子与儿子孔鲤、女儿、妻子亓官氏阖家燃灯守岁,孔子为儿子、女儿讲历史故事,那场面甚是温馨。

不怎么正式的就叫“扯淡”了,大家围着火炉说说故事,聊聊八卦,或者讲讲志怪鬼神故事,主人公往往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的,听起来真实的吓人,这样子凑一凑就是一本聊斋。

饮酒吟诗

文艺小青年的除夕夜就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小火炉暖意融融,推杯换盏,守着天色渐明。三两杯杜康下肚,诗兴大发。

有人除夕夜只是发呆看梅花: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唐伯虎《除夕口占》

还有人过年过节仍在家苦读,和现代考生一样深深的无奈: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夫是文词。

---文徵明《除夕》

他们的这些诗句也为我们了解古人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这些文人墨客在除夕夜深深地烙印了一份诗意在其中。

文艺汇演

以上都是普通平民百姓,宫廷里头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在宫廷,除夕夜热闹非凡,通宵达旦的大筵要持续10多个小时,重臣、亲属均需陪伴皇帝“入阁守岁”。

节目内容则是文艺汇演,除了载歌载舞,还有语言类的滑稽节目,相扑、角抵等竞技节目,还有各种杂技魔术。

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类似今天相声表演的“俳优”。所以那时的达官贵人就听听相声看看歌舞,迎接新年。

比起古人,现代人的除夕夜确实少了些许的年味。而作为当代除夕夜的最大精神支柱——春晚,这些年也广被吐槽。

这不前几天,微博红人papi酱就率先预测(吐槽)了鸡年春节网络流行语联欢晚会。暗戳戳讽刺了每年春晚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

papi酱预测鸡年春晚流行语

可能会出现的流行语有:“真是笑死宝宝了”、“感觉身体被掏空”、“蓝瘦,香菇...”、“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要靠才华”、“洪荒之力”......

但不管怎样,春晚带来的仪式感一直是很受人们重视的。在这么吐槽,每年除夕也会默默将电视调成春晚的节目

正如宋人袁文在《瓮牖闲评》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守岁之事,虽近儿戏,然父子团圆把酒,笑歌相与,竟夕不眠,正人家所乐为也”。

不论以什么方式过春节,重要的只是一家团团圆圆。小水在这里问大家,想不想回到古代,家人围炉团坐、小儿嬉戏、通夕不眠的除夕呢?

所以今年除夕夜,我们一起放下手机,放弃红包,逃离网络。和家人一起包顿饺子,看春晚,唠唠嗑,这样的除夕一定很有意义。

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要记得跟小水说晚安哦!

参与互动的方式特别简单:

1.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jrhd/14497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