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基本简介 >> 除夕一不倒两不灭三要做四要吃,东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在哪里,我心里最喜欢的依然是东北。东北的年味十足,是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地过大年。
离家在外的我对年的记忆最浓厚的,因为,每一年都会在脑中回忆很多遍故乡的年。
小时候在农村住了几年,儿时,东北的农村是年味最浓的。美味的乡愁就是家乡的味道。
01
贴对联、福字、窗花
大年三十(除夕)早上,我父亲会在院子里放一挂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左右邻居都是会抢着起个大早去放。
第二件事,父亲就是带着我去贴春联。先抓一把面粉放在小锅里,添点水,不停地搅动,熬成浆糊。用刷子把对联背面刷上浆糊,再跑到门外贴上对联、福字。
在园子里贴上“满园春光”;养猪的要在猪圈上贴上“肥猪满圈”;粮仓要贴上“粮食满仓”。出门的墙上要贴上“出入平安”
倒贴的福字意思是在福倒(到)了,我们会在门上、墙上、窗户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寓意福气、福运来啦。
东北人喜欢在室内贴年画,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你见过东北天然的窗花吗?冬天早起,小时候,我们一醒来就都会跑到玻璃窗上看冰窗花。室外温度在零下二三十度时,玻璃上就会被冻成生成形态各异的的冰窗花,没有一块玻璃的窗花是一样的,每一幅窗花的内容,你都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窗花给童年带来不少乐趣。
02
隆重的年夜饭
饭前,家里要摆上祭祖用的面食。然后,在院子里再放一挂鞭炮,鞭炮都是挂在杆子上,在热闹的鞭炮声里,拉开年夜饭的序幕。
大年三十(除夕夜)的年夜饭,是妈妈的味道,几天前就操持着,饭桌上一定会包括“四大件儿”,即小鸡炖蘑菇、鱼、酸菜炖排骨和肘子。一家人围成一桌,边吃边聊,有说有笑。
饭后,开始吃冻梨、冻柿子。冻梨、冻柿子都提前在水盆里温好了,咬一口,哇凉甜到心底。
03
小孩子穿新衣去串门
吃完饭,我们小孩子最开心啦。我们可以穿上新衣服、新鞋、新袜子,我妈妈是心灵手巧的人,她做的衣服总是最漂亮。
我们穿上新衣服、鞋,提上父亲给做的小灯笼,就是个玻璃罐头瓶,里面放一个蜡烛,用木棍挑着,就可以和哥哥出门啦。
我们要去小朋友家串门的,挑着灯笼,一堆小孩,拿着拆开的一个个小洋鞭,胆大的孩子,手里拿着小鞭炮,点着后,再扔出去,小鞭啪地一声在空中燃爆了。
我们女孩子,会把小鞭放到雪地上,用燃着的香去点燃鞭炮,然后掉头就跑,如此往复,乐此不疲。
小时候都是闪光雷、魔术弹和二踢脚,小孩子能玩的就是小洋鞭还有呲花。
呲花是东北地区方言,是手持烟花。呲花点起来很漂亮,又很便宜,是东北小孩过年时必放的一种烟花。
04
除夕夜十二点吃饺子
除夕晚上辞旧迎新,东北人一定要吃饺子。晚上十一点左右,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看春晚,还要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饺子,谁吃到了带硬币的饺子,预示着新一年运气最好。
吃饺子前还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了。之后初一、初五、十五的早晨饭前也要要放爆竹。
十二点跨完年后,一家人吃完饺子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磕头,然后就是得到红包,小时候红包不多,几块钱,但也是小孩子的最爱啦。
05除夕一不倒、两不灭、三要做、四要吃
一不倒:除夕年夜饭的剩饭、剩菜不要倒,寓意年年有余。
两不灭:老辈人家里煤炉取暖,煤火一夜不能灭,象征温暖和希望。家里的灯一晚上不灭,象征对新一年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望。每家也要在室外的高高的木桩上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三要做:祭拜祖宗,贴窗花、对联,守岁,预示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四要吃:吃饺子,因酷似元宝招财;吃年糕。寓意步步高升;吃汤圆,寓意甜甜蜜蜜;花生则因为是长生果,象征岁岁平安。
来东北体验浓浓的年味吧,在这里,让你体验到的不只是过年的喜庆,更多的还是来年的好兆头。
年龙年春节,许一个愿望,自己不长大。
再写下一个心愿,祝你我幸福美满,平安顺遂。
#年味渐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