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你一直有去吃饺子嘛

发布时间:2024/6/29 20:56:15   点击数: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地球位于赤纬-16°19。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度。我们所处的日照时间越来越短,接受的热量越来越少。但是因为还储存着一定的热量,所以温度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变冷。但是气温会慢慢变低。日照的时间短了,随着消耗的热量渐渐消耗殆尽。气温开始进入了冬天的温度。关于立冬的来源,一开始出现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典籍中,书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意思就是说冬天的伊始,农作物已全部收成并储藏起来,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代表着作物的终结和动物的冬眠。立冬也代表着草木已经凋零,万物已经进入冬眠状态,进入冬眠,等待着春天的降临。在古时,人们将立冬分为三候,以此表示冬天正式来临。一候水始冰:表示节气期间水已经开始结冰。二候地始冻:表示节气期间土地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这里的雉一般指像野鸡一类的大鸟,里面的蜃则指大蛤,表示节气一到,像野鸡的大鸟就很少看到了,不过这时在海边却能经常看到大蛤,所以人们都认为是雉入水后变成大蛤了。立冬吃饺子是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不过也有一些典故:据说,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在那时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一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纷纷被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张仲景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不管来历如何。这个节日现在已经是成为了传统。不过好多在外的可能对于这些节日的习俗都已经忘记了。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希望回家能整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就当是立冬给自己冬天一个好的开始不是嘛。那对于立冬,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一些其他的节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jbjj/14537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