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风俗习惯 >> 除夕放不放假,这不是个问题
除夕,无疑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究竟应该上班还是放假,十三亿国人的观点截然不同,也让人们替相关部门捏把汗。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都会得罪至少20%以上的国人,这样的决策真难做。然而仔细分析,面对这道是非题,我们并非只有“YES”或“NO”两种选择。弄清楚两方观点背后的诉求和情感,我们就能从容应答。
目前,我国春节法定节假日共放假3天,通过调休形成7天长假。您希望春节3天法定节假日是除夕(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放假,还是正月初一至初三放假?
支持:有充足时间回家吃团年饭
除夕不上班究竟有何好处?在调查中,有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除能有充足的时间回家吃团年饭,除夕放假还可带来诸多好处。
据新华网报道,有人表示,除夕放假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让年过得从容。除夕那天谁还有心情上班?下班后大家都匆匆往家里赶,有的还要操办年货、准备团年饭等,不仅不好坐车,而且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还容易出事故。如果除夕放假,可以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食物充分准备好,晚饭后还能看看春晚。
除夕放假陪老人吃年夜饭是尽孝
西安市民葛先生认为,除夕放假陪老人吃年夜饭是子女尽孝的最简单、最必要的方式。他希望除夕能放假,而且最好提前几天放假,除夕夜三代20多口人一起吃年夜饭,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某企业中层管理干部王女士说,除夕不放假,大家的工作效率极差。除夕是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节时还在上班,感情上真是有点接受不了。相反,大家过好年,回到岗位上工作热情也恢复得快一些。
此外,也有人表示从保护民俗、保护春节角度来说,除夕应该放假。
不支持:除夕放假已约定俗成要求法定是多余
在不少机关单位、公司,“除夕不放假”早已成为彻头彻尾的“空头文件”,很多人坦言,除夕实际上早已成为“黑假期”。事实上,许多单位腊月二十六日就放假了,这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只不过大都是在单位内部悄悄执行,没有取得“合法”外衣。
除夕多数值班人员已“人去楼空”是否正式放假不重要
某机关工作人员也称,虽然除夕不在法定假期中,但由于是节前最后一天,实际上已具有了“准假期”的性质。她介绍,每年除夕,最多半天,少数值班人员就“人去楼空”。7天法定假期不误,还能多出半天或一天两天的“假期”,何乐而不为?“人虽在,心已远”。在这种状况下,除夕是否正式放假已不是那么重要了。
而在年年底,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也表示,“经过调研发现,很多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原本在农历除夕约定俗成地放一天假,而且并不安排工作,从除夕开始放假让很多员工觉得浪费了一天假期。”
专家:要增加法定假日
旅游专家、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说,因为很多单位从除夕开始放假,所以对于本地市民来说国家规定哪天放假并不是特别重要。而农民工也不是很关心是除夕还是正月初一放,“农民工约有2.5亿,而春运有40天,农民工很少有大年二十八、二十九或者除夕才往家赶的,大部分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回家乡,所以除夕放还是大年初一放对他们影响不大。
真正有影响的是拥有较稳定的工作、单位管理较正规的异地就业的非农民工,这数千万人才真正关心到底从哪天放。而这部分人对春节放假是刚需,如果初一开始放,他们可能就赶不上年夜饭。”
刘思敏认为,讨论从哪天放假不能解决春节长假的问题,而为了提升公众的幸福感,增加法定假日才是解决之道。“目前春节成为探亲者和出游者的刚需,而带薪休假又常常得不到落实,所以我建议5月和8月各增加法定假日,春节长假延长至9天,这样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除夕放假变迁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春节被列为全民节日,有3天的假期,比国庆节、五一劳动节、元旦的假期都长。但到了年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春节不再放假。
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读者来信《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表明了民众对春节休假制度的呼唤。几天后,部分省份宣布恢复春节放假,年全国恢复原有的放假办法,即春节放假3天。
年春节3天假改为除夕、初一、初二
随着时间推移,一直延续的春节放假从正月初一到初三的做法开始受到非议。不少人建议,春节放假应调整时间,从除夕开始。
在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提出,把除夕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他说,除夕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与大年初一同等重要,甚至传统习俗更多,像贴对联、挂红灯笼、吃团圆饭等都在这一天进行。正是这些传统形式,使这普通的一天具有了不一样的内涵,成为人们最重视、最期待的一天。
年12月1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年1月1日起施行。春节放假的3天时间为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年除夕开始上班
年12月11日晚,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发布。与之前的休假方案相比,这次新政策最大的不同是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春节放假又改回初一、初二、初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定节假日变迁历程
自年出台以来,我国的法定假日休假安排历经三个版本,分别在年9月18日、年12月14日两次修订。从变化脉络看,放假天数由7天增至11天,并纳入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年催生出“十一”和“五一”黄金周,后又在年“一存一废”。
年版:总天数仅7天限定周一补假
年12月,当时的政务院制定出台全国统一的法定假日放假办法,新年、春节、劳动节和国庆纪念日成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可休假节日,其中新年、劳动节各放假1天,国庆纪念日放假2天,春节放假3天,总天数7天。
此外,妇女、中等学校以上学生、儿童及军事机关人员还分别享有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各半天的假期。年版还规定,属于全体群众的假日,如果遇到星期日,应在周一补假;属于部分群众享有的假日,则不补假。
年版:催生旅游黄金周概念
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春节、劳动节及国庆节的法定假日均设为3天。也就是从这一年“十一”开始,旅游黄金周的概念渐渐诞生。
年版延续了上一版本中适合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安排,仍为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及建军节。不同的是,将儿童节由半天延长至1天,妇女节、青年节、建军节放假时间维持半天;且对于适应人群的身份限定得更为具体、规范。
对于补假安排,年版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这与年规定只在周一补假的情形有所不同,因而也令放假前后调休、调班现象出现,事实上每年都会出现两次“七天长假”。
年版:黄金周一存一废增加传统节日
年12月,国务院第三次修改《办法》,缩短了劳动节假期,实际上取消了“五一黄金周”,但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放入休假制度之中,令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天数由10天增至11天。
具体安排为:新年、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春节、国庆节各3天。与前两个版本都不同的是,春节开始放假的时间由初一提前到了除夕。
在部分公民方面安排上,基本延续上一版本的相关规定,不过对于儿童节放假人群的年龄限制,由13周岁以下放宽至14周岁以下。对于补假安排则没有变动。
(来源:新华网、人民网)
除夕放不放假,这不是个问题
从表面上看,支持上班和支持放假者态度坚决,不容妥协。然而表面上意见分歧难调和,背后的情感诉求却高度一致。在外地工作或离家较远的人,坚决反对除夕工作,目的是早一些踏上归家的路,毕竟远方有一盏灯在等待自己。而除夕夜一家人团圆守岁,也是中华传统中春节的重头戏。而支持除夕工作的人,多数距家较近,除夕工作不耽误除夕夜与家人的团圆。将这样宝贵的一天假日挪至节后,有利于走亲访友、旅游出行。同时,很多的受访者认为除夕本就是“准假日”,许多单位灵活安排,如果这一天用作假日,则“白白耽误了一天假期”。
由此可见,无论支持还是反对,人们做出选择的情感都是相同的:希望有更多时间与家人团聚。因此,涉及千百万家庭的问题,不宜简单用“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办法。尽最大可能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团圆,用最大智慧让每一份爱情、亲情都能够得到呵护,这个假才放得圆满。
我的除夕,能否我做主?
事实上,每一次假期安排,都由相关部门统一下发通知。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够统筹协调全国的生产生活,让全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都能够“齐步走”。如果某个部门上班,另一个单位放假,会给办事人带来极大不便。但这样做的一大弊端也很明显,家在外地的员工希望除夕放假,早日返乡。家在本地的员工则会持不同意见。
解决矛盾,能否在这一天将“权力下放”,由单位自行安排?这一天,很多单位本不必全员上岗。家在外地的员工可提早返乡,家在本地的员工可值班工作。只要员工假期总时长保持一致,就不会出现混乱。这样做既不耽误“效率”,也让每个家庭都得以团圆,同时兼顾了“公平”。“简政放权”本就为“搞活”而来,在中央不断推进简政放权之际,把假日的“决策权”适度下放,有利于解决现实矛盾。
当然,假怎么放,人们纠结的另一原因在于“手心手背都是肉”。有专家呼吁增加假日总量,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事实证明,“周日放假”变为“一周双休”,并未阻碍中国发展的步伐。增加假期,拉动消费,同样有助于扭转以“生产”为核心的思路。
每一个家庭都是港湾和加油站,每一份亲情都蕴含着浓浓的正能量。作为社会的最小结构,“家”的稳固有利于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这个意义而言,春节放假安排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家庭和谐、呵护温暖亲情。归根结底,“家”好,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好!
文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
除夕放不放假,这不是个问题除夕,无疑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究竟应该上班还是放假,十三亿国人的观点截然不同,也让人们替相关部门捏把汗。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都会得罪至少20%以上的国人,这样的决策真难做。然而仔细分析,面对这道是非题,我们并非只有“YES”或“NO”两种选择。弄清楚两方观点背后的诉求和情感,我们就能从容应答。
支持:有充足时间回家吃团年饭
除夕不上班究竟有何好处?在调查中,有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除能有充足的时间回家吃团年饭,除夕放假还可带来诸多好处。
据新华网报道,有人表示,除夕放假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让年过得从容。除夕那天谁还有心情上班?下班后大家都匆匆往家里赶,有的还要操办年货、准备团年饭等,不仅不好坐车,而且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还容易出事故。如果除夕放假,可以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食物充分准备好,晚饭后还能看看春晚。
除夕放假陪老人吃年夜饭是尽孝
西安市民葛先生认为,除夕放假陪老人吃年夜饭是子女尽孝的最简单、最必要的方式。他希望除夕能放假,而且最好提前几天放假,除夕夜三代20多口人一起吃年夜饭,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某企业中层管理干部王女士说,除夕不放假,大家的工作效率极差。除夕是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节时还在上班,感情上真是有点接受不了。相反,大家过好年,回到岗位上工作热情也恢复得快一些。
此外,也有人表示从保护民俗、保护春节角度来说,除夕应该放假。
不支持:除夕放假已约定俗成要求法定是多余
在不少机关单位、公司,“除夕不放假”早已成为彻头彻尾的“空头文件”,很多人坦言,除夕实际上早已成为“黑假期”。事实上,许多单位腊月二十六日就放假了,这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只不过大都是在单位内部悄悄执行,没有取得“合法”外衣。
除夕多数值班人员已“人去楼空”是否正式放假不重要
某机关工作人员也称,虽然除夕不在法定假期中,但由于是节前最后一天,实际上已具有了“准假期”的性质。她介绍,每年除夕,最多半天,少数值班人员就“人去楼空”。7天法定假期不误,还能多出半天或一天两天的“假期”,何乐而不为?“人虽在,心已远”。在这种状况下,除夕是否正式放假已不是那么重要了。
而在年年底,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也表示,“经过调研发现,很多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原本在农历除夕约定俗成地放一天假,而且并不安排工作,从除夕开始放假让很多员工觉得浪费了一天假期。”
专家:要增加法定假日
旅游专家、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说,因为很多单位从除夕开始放假,所以对于本地市民来说国家规定哪天放假并不是特别重要。而农民工也不是很关心是除夕还是正月初一放,“农民工约有2.5亿,而春运有40天,农民工很少有大年二十八、二十九或者除夕才往家赶的,大部分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回家乡,所以除夕放还是大年初一放对他们影响不大。
真正有影响的是拥有较稳定的工作、单位管理较正规的异地就业的非农民工,这数千万人才真正关心到底从哪天放。而这部分人对春节放假是刚需,如果初一开始放,他们可能就赶不上年夜饭。”
刘思敏认为,讨论从哪天放假不能解决春节长假的问题,而为了提升公众的幸福感,增加法定假日才是解决之道。“目前春节成为探亲者和出游者的刚需,而带薪休假又常常得不到落实,所以我建议5月和8月各增加法定假日,春节长假延长至9天,这样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除夕放假变迁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春节被列为全民节日,有3天的假期,比国庆节、五一劳动节、元旦的假期都长。但到了年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春节不再放假。
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读者来信《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表明了民众对春节休假制度的呼唤。几天后,部分省份宣布恢复春节放假,年全国恢复原有的放假办法,即春节放假3天。
年春节3天假改为除夕、初一、初二
随着时间推移,一直延续的春节放假从正月初一到初三的做法开始受到非议。不少人建议,春节放假应调整时间,从除夕开始。
在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提出,把除夕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他说,除夕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与大年初一同等重要,甚至传统习俗更多,像贴对联、挂红灯笼、吃团圆饭等都在这一天进行。正是这些传统形式,使这普通的一天具有了不一样的内涵,成为人们最重视、最期待的一天。
年12月1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年1月1日起施行。春节放假的3天时间为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年除夕开始上班
年12月11日晚,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发布。与之前的休假方案相比,这次新政策最大的不同是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春节放假又改回初一、初二、初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定节假日变迁历程
自年出台以来,我国的法定假日休假安排历经三个版本,分别在年9月18日、年12月14日两次修订。从变化脉络看,放假天数由7天增至11天,并纳入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年催生出“十一”和“五一”黄金周,后又在年“一存一废”。
年版:总天数仅7天限定周一补假
年12月,当时的政务院制定出台全国统一的法定假日放假办法,新年、春节、劳动节和国庆纪念日成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可休假节日,其中新年、劳动节各放假1天,国庆纪念日放假2天,春节放假3天,总天数7天。
此外,妇女、中等学校以上学生、儿童及军事机关人员还分别享有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各半天的假期。年版还规定,属于全体群众的假日,如果遇到星期日,应在周一补假;属于部分群众享有的假日,则不补假。
年版:催生旅游黄金周概念
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春节、劳动节及国庆节的法定假日均设为3天。也就是从这一年“十一”开始,旅游黄金周的概念渐渐诞生。
年版延续了上一版本中适合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安排,仍为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及建军节。不同的是,将儿童节由半天延长至1天,妇女节、青年节、建军节放假时间维持半天;且对于适应人群的身份限定得更为具体、规范。
对于补假安排,年版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这与年规定只在周一补假的情形有所不同,因而也令放假前后调休、调班现象出现,事实上每年都会出现两次“七天长假”。
年版:黄金周一存一废增加传统节日
年12月,国务院第三次修改《办法》,缩短了劳动节假期,实际上取消了“五一黄金周”,但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放入休假制度之中,令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天数由10天增至11天。
具体安排为:新年、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春节、国庆节各3天。与前两个版本都不同的是,春节开始放假的时间由初一提前到了除夕。
在部分公民方面安排上,基本延续上一版本的相关规定,不过对于儿童节放假人群的年龄限制,由13周岁以下放宽至14周岁以下。对于补假安排则没有变动。
(来源:新华网、人民网)
除夕放不放假,这不是个问题
从表面上看,支持上班和支持放假者态度坚决,不容妥协。然而表面上意见分歧难调和,背后的情感诉求却高度一致。在外地工作或离家较远的人,坚决反对除夕工作,目的是早一些踏上归家的路,毕竟远方有一盏灯在等待自己。而除夕夜一家人团圆守岁,也是中华传统中春节的重头戏。而支持除夕工作的人,多数距家较近,除夕工作不耽误除夕夜与家人的团圆。将这样宝贵的一天假日挪至节后,有利于走亲访友、旅游出行。同时,很多的受访者认为除夕本就是“准假日”,许多单位灵活安排,如果这一天用作假日,则“白白耽误了一天假期”。
由此可见,无论支持还是反对,人们做出选择的情感都是相同的:希望有更多时间与家人团聚。因此,涉及千百万家庭的问题,不宜简单用“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办法。尽最大可能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团圆,用最大智慧让每一份爱情、亲情都能够得到呵护,这个假才放得圆满。
我的除夕,能否我做主?
事实上,每一次假期安排,都由相关部门统一下发通知。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够统筹协调全国的生产生活,让全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都能够“齐步走”。如果某个部门上班,另一个单位放假,会给办事人带来极大不便。但这样做的一大弊端也很明显,家在外地的员工希望除夕放假,早日返乡。家在本地的员工则会持不同意见。
解决矛盾,能否在这一天将“权力下放”,由单位自行安排?这一天,很多单位本不必全员上岗。家在外地的员工可提早返乡,家在本地的员工可值班工作。只要员工假期总时长保持一致,就不会出现混乱。这样做既不耽误“效率”,也让每个家庭都得以团圆,同时兼顾了“公平”。“简政放权”本就为“搞活”而来,在中央不断推进简政放权之际,把假日的“决策权”适度下放,有利于解决现实矛盾。
当然,假怎么放,人们纠结的另一原因在于“手心手背都是肉”。有专家呼吁增加假日总量,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事实证明,“周日放假”变为“一周双休”,并未阻碍中国发展的步伐。增加假期,拉动消费,同样有助于扭转以“生产”为核心的思路。
每一个家庭都是港湾和加油站,每一份亲情都蕴含着浓浓的正能量。作为社会的最小结构,“家”的稳固有利于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这个意义而言,春节放假安排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家庭和谐、呵护温暖亲情。归根结底,“家”好,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好!
文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
[以上内容由月嫂点评网编辑小月儿编辑整理]
点击右上角可“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更多月嫂信息,可登陆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方法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fsxg/144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