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节日食俗 >> 关于除夕你知多少
恭贺新禧,鸡年大吉
除夕
除夕,晋江俗称“年兜”,具有其他节目所不具备的特殊意义:一方面它是一年新旧交替之时,承载着过去一年的欣慰与总结,孕育着来年的殷切希望;另一方面,除夕是老百姓阖家团圆的日子,这一天,他乡的游子不远千里也要赶回家与亲人团聚,已经成为中国人看重亲情团聚的一种思维定式。可以说,除夕是众多传统节日中非常富于亲情味道的一个。
除夕的起源
据记载,有关除夕最早的相关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作为除旧布新的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前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相应地,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除夕又称“年三十”、“大年夜”、“除日”“除夜”。时至今日,除夕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而形成一个广义的新春佳节。起先,除夕单指这一天的夜晚,除日则指白天。后来,通常把这一天统称为“除日”或“除夕”。其实除夕或除日,其意义关键在一个“除”字。首先,“除”有“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也是“月穷岁尽之日”,因此还有“岁除”、“岁尽”、“年关”、“暮年”等别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除灾难、祈福呈祥而展开。
另外,“除”还有驱魔除恶的一层意思。古代的社会,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的健康无法保障,加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春季流行病侵袭之际,使得百姓不得安宁。古人对各种自然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便将疾病等灾害归之具有魔力的怪物,因之祛灾除害也成为一种生活主题。传说中的“年”和其他妖魔鬼怪一样,怕火光烟雾、怕爆响、怕药酒、怕热闹的场面,于是,在年关来临之际开展祛傩、饮屠苏、挂桃符和燃放烟花爆竹等驱除鬼怪与疫病,祈求生活安康太平的系列活动,并逐渐成了以“除”为主题的各种民间风俗。
除夕的传说
关于除夕的来历有很多传说,其中最具代表性且流传最广的是:很早以前,一个名叫“夕”的妖怪,在人间吃人犯乱无恶不作,尤其是见到漂亮的女孩子,晚上就去糟蹋。老百姓对之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决心为民除害。可“夕”神出鬼没,白天不出现,等到太阳落山了才出来害人,半夜又不见了,没人知道他的住处。就这样,七郎找了一年,直到夏历腊月三十这一天,他来到一个地大、人多、姑娘也多的镇上,心想“夕”可能会来。
于是,他找来镇上的人们商量,让大家做好准备,晚上不要睡觉再找些敲得响的东西守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并点起火光把“夕”吓出来除掉。果然,这天晚上“夕”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人们纷纷点起火把、灯笼,把黑夜照得跟白昼一般。“夕”被吓得四处奔逃,可哪里还逃得脱,后腿被七郎放出的猎狗紧紧地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放箭,把“夕”射死了。从此,人们就把夏历腊月三十叫做“除夕”。
五店市传统街区恭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赞赏
长按青少年白癜风的危害中科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rccard.com/jrss/144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