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夕_大年三十_除夕夜 >> 节日活动 >> 除夕的习俗都有哪些
大年三十可以说是过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了,这天也可以叫做除夕,提到除夕首先想到的就是守岁,除夕夜守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习俗,人们对除夕可是相当重视的,在外漂泊的游子,在这天都会赶回来陪家人守岁。那么除夕这天的习俗都有哪些呢?今天陌陌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除夕的习俗。
除夕这天最重要的是啥,当然是年夜饭了,(原谅陌陌的吃货性子又出来捣乱了)。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而这时候,对于小孩来说也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每当这时候小孩子们都会得到一笔压岁钱,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压岁钱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接下来便是守岁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现在人们在除夕夜守岁都习惯打开电视看着春晚,似乎看春晚已经成了守岁的必备节目,在12点钟声响起的时候,新的一年来到了,家家户户都燃放起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当外面传来一阵阵的鞭炮声响时,顿时让人感觉过年的气氛浓浓的。
陌陌说各位小伙伴们,你们的陌陌又回来了,以后又可以继续陪着大家聊故事了,今天说的是大年三十的习俗,你们每年的除夕夜都是怎么过的呢?陌陌对于今年的除夕可是相当期待的,今年一定要熬个通宵,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咳…顺便多写几篇文章,免得第二天起不来,话说大年初一好像不能懒床吧,唉…
赞赏